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儒道之争第五……

讲师风采
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
视频简介:
儒道之争,也可以说是儒、墨、道三家之争。因为儒墨两家的分歧,主要在仁爱与兼爱。但仁爱也好,兼爱也罢,总之是要做点什么。实际上,墨子虽然与孔子对着干、拧着来,出发点可都是关心天下兴亡,也都愿意为此殚精竭虑,奔走呼号。道家却无意于此。他们虽有主张,却并不游说诸侯,也不设计方案。即便发表意见,也多半是自说自话。因为道家的主张是"无为",也就是不做什么。不但自己不做,也反对别人做。他们的主张,是统治者也好……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老子这个人,基本上是不动情的。老子在提倡寡欲的同时,也寡情了。与老子相比,庄子就要感性得多。学术界公认,《庄子》一书,是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看的。就说一般都认定是庄子本人所著的"内篇",文学性就极强。作为道家,庄子也赞成"不仁",而且比老子有过之无不及。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