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如何面对压力与挑战

讲师风采
杨丽君
嘉宾
讲师简介:
杨丽君, 1994年在美国完成MBA课程回国后,于1997年8月加入ING集团,成为ING保险驻华首席代表。10年来,在杨丽君女士的不懈努力下,ING集团的业务在中国取得了很大发展。
视频简介:
在如何看待80后这个问题上,杨丽君女士认为80后市传承的一代,并且是最幸运的一代。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目睹了整个社会、整个家庭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市场经济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变化,给他们本人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所以杨丽君女士认为80后首先是幸运的一代人。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节目,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ING保险驻华的首席代表杨丽君女士,让我们掌声欢迎!欢迎您杨总。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这一代人,我们称其为80后,那么这个时代给80后这样一个群体,也赋予了很多的个性,比如说他们非常的热情有创造力并且个性比较张扬,但同时这个时代和社会也给这个群力增加了很多的压力,所以我们今天要跟您好好聊一聊,您周围的一些80后,以及现在我们80后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开场做一个《普鲁斯特问卷》,现场观众向您提出问题,您做简单回答就可以,有请。 观众:我想问一下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嘉宾:我的座右铭你看哪一方面? 观众:在你的职业生涯上面。 嘉宾:只有不行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观众:好,谢谢。 主持人:下一位有请。 观众:杨老师您好,请问您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嘉宾:我喜欢保险。 观众:我还有问题,冒昧的问一下您大学毕业之后您第一份工作做的是什么?曾经换过几份工作您方便说一下吗?谢谢。 嘉宾:我一共换了两个工作,我们正好赶上八十年代中国正好改革开放。当时八几年的时候公司刚应运而生,所以我从计算机工厂走出来参加公司,接着我就是常驻,常驻到瑞士、苏黎士,跟我现在常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再接着就是加盟了瑞士大昌洋行,十年之后我应邀加盟了ING。没有太多的变化。 观众:谢谢。 主持人:谢谢。有请下一位。 观众:杨老师您好,您最看重朋友什么特点? 嘉宾:看重朋友什么特点?朋友应该真诚的,我很看重真诚。 观众:杨老师您好,您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嘉宾:最痛恨别人什么特点?我好像没痛恨过什么人,但是我觉得人不应该存在欺骗。 主持人:如果说说谎或者说欺骗别人,这样一种特性不好,没有诚信。 嘉宾:对,我觉得人应该有诚信。 主持人:好,有请下一位。 观众:您好,请问您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嘉宾:最伟大的成就,不能说是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只是说我过去以往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能够成就一些事情,但不是什么最伟大的。 主持人:好,谢谢。 观众:杨老师您好,请问一下您最伤痛的事情是什么? 嘉宾:最伤痛的,也没有什么最伤痛的,因为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如果说即使有困难,我都觉得那是可能给我一次机会,我真没有感觉什么太大的伤害。 主持人:把悲愤转化为力量可能更好一点。 观众:我一直很崇敬这样的人,谢谢您。 主持人:好,谢谢你。 观众:杨老师您好,请问您最恐惧什么? 主持人:最怕什么? 嘉宾:最怕什么?我还没想过我怕什么。 观众:还想问一个问题,您爱看书吗? 嘉宾:我非常喜欢看书。 观众:请问您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看书上? 嘉宾:应该说我现在看书应该没有原来多了,人可能不同的阶段他有不断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现在我更加关注的是目前整个金融的一些大的宏观的背景,跟行业有关的、跟公司有关的、跟整个公司战略定位有关的相关的一些资料更多一些。不是说从ABC再学习的那个过程,那个已经过去了。 观众:谢谢您。 主持人:好,谢谢。 观众:杨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目前的心境是怎样的? 嘉宾:目前的心境很平和。 主持人:很平和,好谢谢。 观众:杨老师您好,我想请问您最希望拥有的才华是什么? 嘉宾:最希望拥有的才华是什么,应该缺憾是什么?遗憾是什么?其实我特别想,说出来大家该笑了。因为我女儿弹钢琴很好,我特别希望我能弹钢琴,但是我一直没有时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我想退休以后我还要学。 观众:杨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嘉宾:最快乐的时光,我一直快乐着。 观众: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我们现场观众的提问。我们这个节目其实最特点的一个部分,就是要回答一些网友的问题,让我们看一下我们今天预告页面上的一些问题,有一位叫做“boboshark”的朋友说,说:在您身边有多少80后是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能独立思考的?您觉得造就这个比例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您刚才也说到您公司里有很多很多人都是80后这个群体。 嘉宾:其实您提这个问题对我来讲不是很难回答,因为我从2006年到2008年,2年到3年之间我主持了ING在中国的人才招聘这个事情。所以我有机会能接触大批的80后。第一次我招聘的时候是通过《绝对挑战》的栏目,当时有一个职位叫品牌经理助理,当时我们就想与其花资金做一些硬性的广告,不如我们把这个钱花到招聘人才这件事上,这样也有助于公司品牌的推销。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绝对挑战》招聘,从一开始差不多有2000人报名,最后我们从2000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