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十七)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身外的东西都可能失去,因为是无常所左右。不要与别人比较,否则就会羡慕、嫉妒。宽容是一种博大,仅有宽容、接纳还不够,还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会布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有三大问题:生、死、爱。要把生活本身当成人生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许多人靠别人的认可活着。实际上没有人认识你,别人都是你的外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们讲了天王殿的四大天王,东南西北,又代表着调风顺雨,反过来就叫风调雨顺,是个美好的祝愿。再来看天王殿还有一位菩萨,那就是转过去背靠着弥勒菩萨的就是韦陀菩萨。韦陀菩萨称为天将,韦陀天尊。他是佛教称为的仙界中的第一千尊佛,叫做楼至佛。 在韦陀菩萨身上有个故事,他是怎么来的呢?来历呢?韦陀菩萨当年释迦牟尼佛涅磐了,涅磐以后,那么就化掉有很多舍利子。魔王波旬从天上下来,盗取了佛陀的舍利子,想把它偷跑。韦陀菩萨那时候是个天将,他就奋起直追,最后追上了摩托波旬,把佛陀的舍利子夺回来了。最后就把佛陀的舍利子埋下,然后塑个佛像,自己站在他的面前永远都不离开。所以韦陀菩萨就面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永远拿个宝杵站在那里,守护着佛陀的舍利子,这是韦陀菩萨的来历了。 但是韦陀菩萨还是代表我们的心,什么意思呢?你看韦陀菩萨身穿着铠甲,像一个军人一样,头戴头盔,手拿宝杵。那是代表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自己,我们做人要像韦陀菩萨那样勇猛精进,勤奋努力。面对困难挫折毫不妥协,毫不犹豫,要去战胜它、超越它,实际最终战胜的是自己。韦陀菩萨代表我们自己,我们要战胜超越自己,要勇猛精进的,还要有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为什么跟弥勒菩萨背靠背呢?是代表我们做人,我们做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面对他人,要像弥勒菩萨那样那么圆,那么学会包容,接纳、敞开胸怀接纳,挺着大肚包容,就叫外圆内方。 韦陀菩萨是对自己就要方,就要自律,严格地把持自己,要懂得怎么样把持自己,修炼自己,战胜超越自己,要像一个军人的作风那样,毫不放逸,对自己毫不妥协。但是对他人,却像弥勒菩萨那样,充满了笑脸,就叫对他人宽以待人,对自己严于律己。外圆内方,外面的弥勒菩萨哪里都是圆的,那是面对山门,面对外面的人事物,但是反过来对自己要像韦陀菩萨那样,要有那样的精神。 人生要成就就要这样,对他人宽以待人,对自己严于律己,那你就做到了。就像我们的钱,我们古人把钱把它做成外圆内方,就是这个道理。佛教传入中国大陆,传话中华大地,就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到一起去了。为什么弥勒菩萨很多塑像,弥勒菩萨成了招财进宝了菩萨了,手上拿一个大金元宝,就告诉你你的事业要成就吗?你就要对他人,你要做到像弥勒菩萨那样学会接纳和包容,对自己就不能含糊了,要像韦陀菩萨那样,面对自己的恶习,面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气和行为,要像韦陀菩萨那样勇于割除它,毫不犹豫,放下,战胜自己。 所以古代就把这个钱做为外圆内方,实际就是佛教道场的韦陀菩萨和弥勒菩萨,有形的表现,你就有财富了。弥勒菩萨手上那个财富,招财进宝了。 中国文化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惬意,就像我们形容钱一样,称她为孔方兄,古人亲之如兄,名曰孔方,失之贫弱,得之富昌,充满了文化,对钱都充满了文化,不像现在人来不来就说钱叫钞票,这个钞票就没什么文化了,干瘪瘪的,很直接,不好听。古人称它你带孔方兄了吗?出门带上孔方兄一样,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亲如兄弟,没有它你就贫穷,有了它你就富裕,这就叫孔方兄,这个地方叫做什么,知钱俱乐部,对钱的概念,应该上升到这样的境界,非常的美好。 万世万物实际都是那么的美,看你是不是用心去感受它,这就是韦陀菩萨。那么韦陀菩萨就给我们示现,让我们看懂佛教道场都是你自己,你怎么样对自己,要像韦陀菩萨那样,对他人要像弥勒菩萨那样,你就成就了,你的人生只要看懂了,你就成就了。原来要外圆内方,你一下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所以道场的每一个塑像都是来启发你的心灵的,道场就是心灵的一次回归,那是宝山,进去你能不能得到宝,不是在那拜一拜烧烧香就走了,你实际什么都没得到。你真正的得到宝了吗就是启发了你的智慧吗?让你的精神有所升华吗?得到一点感悟吗?得到了你今天没白来一场佛家的道场,要不然你真是空手而归。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