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十六)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欲望拉远了我们与快乐之间的距离;算计淡化了我们对心灵的敏感尺度;我们利用最多的时间,一味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却没有时间去关注我们自己内在的生命。 何为我们内在的生命?头脑、心灵、本能你可曾真正分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差异?人类所有行为的三个根源本是我们生命最初的快乐,却成为了我们痛苦的根源,何以改变它们?何以聚集生命智慧为我们阻挡烦恼?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所以有信仰的人他多少心比较安,有信仰的人他会有一个道德底线在那约束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他对得他不会多多的升起欲望,对失他不会感到过分的心里不平衡,因为他有信仰,就不一样了。 好了,这是五十六岁期间,这个期间生命能量应该往内走了,你一定要顺应,如果你不顺应这个生命的发展,那么无论是你的身心都会有病。如果你顺应的话你身心都很健康,首先是心灵的健康,然后带来生理的健康,因为我们的心灵是无形的,当你这无形的心灵产生到负面的生命能量困惑、忧愁、压力、焦虑、苦闷、无奈、绝望等等,这些沮丧的,不好的负面的生命能量,他这无形的心灵产生以后他要释放,他释放不出去他无法平衡,很痛苦,他释放到哪里去了,无形就会变成有形,就叫无中生有,他会释放到你的生理上去了。在你的生理上释放出去以后,就产生了病灶,你就得病了,包括癌症。所以很多人说癌症是不治之症,错了,治心,把心灵调整,把心灵调的正常起来健康起来,癌症会出现奇迹。 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得癌症多半都是情绪的压抑,情感的压抑,对事物太多的困惑不理解,太多的苦闷忧愁造成的,如果你能把你的心灵打开,让阳光照射进来,对人生充满了正面的看法,那么你的癌症也会逐渐的消失。没有任何奇迹不可能出现,关键在人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莫过于人心的力量。我们这个人心可以让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世界,我们的人心也可以让这个世界变成地狱般的恐怖,完全是人心所造。我们只要改变我们的心,我们不断可以改变我们的身,而且可以改变外面的世界,让它美好,让它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充满了爱和祝福。所以重在心灵。 好,我们再来看五十六岁到六十三岁这个年龄段,又是一个七年了,如果你在五十六岁之前你身体还不健康,还有很多问题,身心还有很多问题,那么这七年你要好好把住,你可以把你的身心彻底又转换一次,让他身心又重新获得健康。怎么转换?五十六岁到六十三岁这七年中,你应该学会放下世俗的所有羁绊了,什么叫世俗的羁绊?这个年龄段的人儿女也长大了,甚至成家了,你的老父老母多半也应该百年以后,也应该往生了,自己面对自己逐渐的老了,世间的名誉、地位、财富、情感娘之于权利这些东西,乃至于物质的享受统统地放下,不要成为你生活中你还在渴求的东西。 古人说的好,君子有三戒,哪三戒?首先少小时血气魏定,戒之在淫,就是男女之所戒在淫,血气还没有确定,整天去贪爱男女之色相,你会亏损你的身体,让你生命短暂,就叫短寿。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争强斗狠,很多年轻人,青年人就是因为争强斗狠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古人说君子有三戒,第二戒就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不要争强斗狠,要学会忍耐。及其老也血气既衰,你的血气已经衰了,戒之在得,这个得就是贪,如果一个老人还贪得无厌,这个老人是白活了一生,他不懂得放下,五十六岁以后的人五十六岁到六十三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懂得放下了,你的事业就成就也成就了,你要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最好做董事长了,不要再做总经理了,去冲锋陷阵,去管理团队,带领团队,你的血气既衰了,要懂得放下放下,坦然地面对人生。 如果的智慧也在增长,你懂得原来深外的这一切都不是你带的走的,你一定要去探索那个你能够给你带的走的东西,这些物质的东西没有一样真正属于你,瞬间都有可能失去。就像形势的变化,大家看到股票的涨跌,这财富瞬间就失去了,那无常的东西,你到了这个年龄段,还去执着它,还去渴望,还贪心,还充满了贪婪的心灵,你会活得很苦。 我看很多老年人放不下,活得很苦,还想得到名誉、地位、财富甚至还想去玩那个男女之情感,你看你的生命能量应该彻底的朝向内在,而不应该再往外释放。所以五十六岁以后很多人也退休了,为什么退休了?就是让你安下来面对自己了,不要去面对社会了,在这个年龄段所有的荣华富贵你都要学会放下,不要再去贪着,如果你去贪着你会感到自己越活越苦,如果你贪着这些名利,你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恐怖,恐怖什么?你怕失去,你更怕面对人生最后一关,那就是死亡,你恐怖极了,所以很多老人活的都很苦。 我们这个人生很奇怪,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万千世界,万事万物,一切都是不定的,都是变化的,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从你出生那天起就确定了,那就是死亡。想想看,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那些不确定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却没想到留一点时间,宝贵的生命,留来探索一下那个确定的事情,去认识它,死亡是什么含义,正出我们的古人说的,生时学死,死时学生。因为你一定要去认识它,你要知道在死亡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存在,还有什么我们不能知道的世界存在。如果你探索到了,你会放下人生最大的一个包袱和压力那就是战胜了死亡,超越了死亡。 想想看,这个社会越拥有的人,在面对人生最后一关的时候,他走的越苦,甚至死不瞑目,走得很难很难。原因是什么?他放不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