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华服—旗袍的前世今生

讲师风采
杨明明
讲师简介:
杨明明,国礼旗袍专业导师。
视频简介:
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袭淡雅旗袍,漫步于静谧的江南水乡,纤纤玉步显优雅,曼妙身姿现柔情。每一位东方女子,都有一个关于旗袍的绮梦。那么,在今天,女性朋友又该如何展示中华国礼华服的绰约风姿,万种柔情?于陌陌红尘中,诉说古老东方的温婉美,摇落一地风情呢?女性朋友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旗袍?又该如何在举手投足间展现优雅气度?敬请关注本集视频,走进旗袍的前生今世。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前沿讲座》 我是杨明明 众所周知 形象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上至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下至一个城市 一个企业 有了形象就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有了形象就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有了形象也就有了发展的未来 那么过去人们注重形象 大部分是从一个 美观的外表方面来入手 那么我们说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在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可能一个好的形象 除了得体之外 更重要的是突出你文化的内涵 这样才能给你的形象来增值 而在最近我非常高兴地发现 众多的女企业家 以及成功人士 非常非常喜欢穿着一种服装 它就是旗袍 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 《中华国礼服—— 旗袍的前世今生。 穿好旗袍 让我们先从认识旗袍开始 旗袍它起源于 满清时期的宫廷着装 过去满清时期的着装 跟现在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 它当时是松身的 但是随着政府的变迁 满清时期结束 民国时期开始 当年一件宽松的旗袍 就由当时西风东渐的时尚元素 加入了一些立体裁减的手法 所以逐渐演变成了 当今 我们现在 紧裹身体曲线的一种款式 尽管旗袍非常受人喜爱 但是我们很多的女性朋友 会很迟疑 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件 适合自己的旗袍 那么拥有了一件旗袍之后 如何能够把它演绎得 非常精彩。 那么在这里 我们首先要强调 在一件服装的演绎上 首先你应该遵循一种礼规 也就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所以在这个礼规方面 我们就要去考虑 你穿着这样一件旗袍 是要出席一个什么场合 这就运用到了 我们形象设计中的一个元素 它就叫TPO 场合着装 那么我们选择一件旗袍 如果说是一个新嫁娘的话 她肯定是要在婚庆场合 自己作为一个 主人的身份来出现 这样的话 她就需要在一些色彩 款式 还有独特的图案表达上 来突出强化这个特点 而不能去随随便便选择一件 没有喜庆色彩的旗袍 比如说我身后的这样一件旗袍 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婚礼着装的旗袍 让我们来细看一下 这款旗袍的特色 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凸显 我们新娘的颀长的身材 因为它的整个绣花图案 采用的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彰显出一种 新娘最美的这种气质状态 同时它采用了一个长身的设计 长身的设计 能够显得人大气 庄重 并且是身材非常好的一个展示 这样 从很远的地方 大家可以瞩目这位新娘 那时配上一个完美的盘发 然后配上一种淡雅的妆容 那将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一个焦点。 我们再来看它的细节 好 有了繁复的 这种图案装饰之后 它整个的视觉冲击 就非常强了 所以说在选这种旗袍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 不能够面面俱到地 把所有细节都做得很繁复 这样的话就分不清主次 所以说这件旗袍 上面这个盘扣 它采用了一个 最最简单的一字扣 弱化了这个扣子的存在 从而凸显了 整个全身这种氛围的凸显 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新娘子 显得高雅不俗 而当你是一个 注重细节的人的时候 你又可以去选择这样一款旗袍 它分为上下两部分的绣花 中间有大部分的留白 那么同样是一个喜庆的旗袍 它的亮点是在这里 这件旗袍的盘扣 是一个中国的汉字喜 两个双喜 非常非常别致 也就是说 一件旗袍能够流传百年 是因为它的所有的细节 全部都蕴含着我们中华的文化 以及中华的这种 高级的工艺技巧在里面 所以说你穿上了一件旗袍 就等于说承载了一段文化 有这个文化作为你的载体 你的内在就容易被别人看得到。 翻开历史的篇章 你会发现 在历史上的 很多知名女性人物 她们都是非常喜欢穿着旗袍 出现在公众的眼前 其中一位 就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 宋美龄她从小是生活在美国 在长成之后才回到中国 但是她是一个 很有东方魂的女子 她最喜欢的着装 是里边一件旗袍 外面搭一件西式的外套 这样就完成了 她一个非常完整的 中西合璧的形象 宋美龄因此被大家誉为 是一位拥有东方风骨 西方风度的 非常棒的杰出女性 那么第二位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星邓丽君 邓丽君在演唱的时候 非常喜欢穿着旗袍 我们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她在各个时期 都是突出自己东方女性的 这种优雅 温婉 含蓄 温柔 所以说伴着邓丽君的歌声 她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我们会认为她歌里传达的一切 都很好地从她的外形上 得到了彰显 所以说邓丽君是男人也喜欢 女人也喜欢 她能够穿越时光 一直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仍然被大家深深地喜欢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也是因为她成功的着装定位 让我们把话题 重新拉入到我们的旗袍身上 刚才讲过 首先一 你要约定俗成地 来确定自己的场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