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磁制冷材料及应用

讲师风采
沈保根
讲师简介:
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员。1952年9月生,浙江省平湖市人。197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中心副主任、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视频简介:
基于“磁热效应”(MCE)的磁制冷是传统的蒸汽循环制冷技术的一种有希望的替代方法。在有这种效应的材料中,施加和除去一个外加磁场时磁动量的排列和随机化引起材料中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传递给环境空气中。Gd5Ge2Si2是其中一种所谓的巨型MCE材料,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被发现时曾引起人们很大兴趣。本视频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宝根为大家做题为《新型磁制冷材料及应用》的报告。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么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个磁的效应材料跟应用,实际上就是叫磁制冷材料。三个方面的问题,但是20分钟讲多少内容都无所谓,我主要是来请教问题的。 大家知道我是做这个磁学的,磁性物理学的发展是跟材料就是密切相关,现在最主要的是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那么这个背景我们就不去介绍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间这个磁学的学科也有一个非凡的过去。那么讲磁性材料的话,现在…应用也非常广泛,就是从硬磁软磁这个应用特别特别多,这几乎可以说日常的生活已经在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军用都离不开硬磁和软磁材料。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现在发展的比较快,已经有可能会得到应用的那就叫磁热效应材料或者叫做磁制冷材料,我们今天主要的就这个问题做一个介绍,然后在绍过程中间像其中有关混合问题我会请教大家,那么什么叫磁热效应呢?瓷热效应就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效应,就是一个磁共材料夹在磁场中间把磁场解掉或者再加上的时候,它在这个量别过程中间它有吸热和放热的现象,这个就叫做磁热效应,那么利用这个效应实际上大家希望把它作成一个磁制冷。那么它现在跟常规的叫气体的吸热放热现象基本上有相似之处了,就是应用非常的广泛。这个日常生活、工业、医疗、航空航天军用哪儿都会用,尤其现在在我们这个国防的相关的领域利用的特别多。就是从温度的角度,现在是零下4.2度K左右一直到这个以上都要用这样的材料。 那么现有的材料中间有两个比较大的缺点,大家知道这个制冷它要利用这个对环境破坏有温室效应,所以现在基本上逐步逐步的被新的材料来替代。那么当然了其中磁制冷也是其中一个方向,它的好处完全是一个固体材料,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所以如果说能够应用或者绝对能够得到应用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一件事情。 在我们这个领域至少在国内外大概对磁制冷这个领域一直很活跃,甚至美国有一些科学家他们把这个磁制冷提得非常高,就是说跟节能有一点相关的就是把它作为颠覆性材料之一,那么我看这个话说得有点大,实际上还不可能做得这么好了。 那么讲到这个磁制冷材料或者瓷热效应材料,它这个现象发现就是这个很早了130多年前就是1881年,但是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得到应用,一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产生了,大家知道在这个的时候用的非常的多,温度可以降到就是一直降到几度,甚至更低的温度,如果绝热去磁的方法那么就可以降到1K以下甚至毫K,那么这个在这个研究实验中间应用非常普遍。 那么一讲到这个低温应用,那么当然应用最好的还是应该在室温附近,室温附近(音)的那就是室温附近的材料,虽然这个现象从1881年发现的,一直到1976年就是作为一个稀土元素的铬(音),它就是一个元素,也不是合成的,它这个室温(音)相对的温度是293度K(音),它这里叫磁沙(音),这个磁热效应的好坏,我们用一个物理面叫磁砂面的膨面就是每公斤K焦耳,这个数越大越好,越大就转换效率越高,那么这样铬这个元素的话是95.7,这个在当时的发现已经是相当好了,现在做这个致冷机的研究中间基本上是把这个作为一个标本。 那么一直到1997年的时候像美国的MSC,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实验室,还有2002年的时候欧洲的、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就发现了这个就是三种材料就是…,在由于这样一些材料的发现使得磁热效应室温的制冷问题就提升了,大家觉得看到了一定的希望。所以后来就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就是研究的非常活跃,就是比方说这个具体的因为大家不是做这方面的,具体我有不说了。 那么第二个方面,我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做的这个燃体硅的复合效应材料。这里就是徐军(音)我们交流过几次,他对我支持非常大的,他知道。那么多数大家有的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现象,那么我自己简单分析是什么?按照热学上的理论,刚才我说的这个也就是这里第一个公式。这里大家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基本上在长期以来国际上都有一个公式就是稀土的特别大,所以找材料的时候基本是围绕着这个方向做的。我刚才说的材料就是这样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