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第六……

讲师风采
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
视频简介:
先秦儒家三巨头,孔子不谈人性;孟子主张人性向善;荀子主张人性有恶,虽然他们对人性看法不一,但都认为民众可以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因此可实行德治,所以儒家追求的是人人都做好人。但法家不这么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只有把人可能做坏事的方方面面都想到,漏洞都堵死,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法家追求的是人人不做坏事。那儒法两家的主张究竟谁是谁非?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荀子和孟子有很多相通之处,主要是三点。第一,他们都认为人性是基础,也就是说孔子虽不谈人性,但到孟子和荀子,就为儒家把人性问题解决了。他们都认为人性是道德的基础。第二,他们都认为人的社会性是善,区别只在于孟子不谈人的自然性而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性是恶。第三,相同的是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有两种可能性,就是向善的可能性和作恶的可能性。区别在什么地方?孟子更看重向善的可能性,荀子更关注作恶的可能性。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