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爱子封王(下)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刘邦越到晚年,换太子想法越强烈,大臣们激烈反对,刘邦的想法遇到阻力。吕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面对此情景,吕后请到了刘邦当时非常中意的四位有才华的山林高人,让四人好好辅佐太子。本期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讲述爱子封王的经过及背后故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大臣们是集体反对的,这中间表现最激烈的是三个人,第一叔孙通,他的职务是太子太傅,就是太子的老师;第二是周昌,他是御史大夫;第三个是张良,这三个人的反应是最强烈的,其中又以叔孙通的表现最为激烈。 叔孙通在高祖十二年劝阻废立的时候,曾经给刘邦讲过一番很长的话,这个话概括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点,立嫡立长的制度不能废,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的地位不能动,一动就动摇了天下的根本。这里边的话,因为叔孙通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他不是一个一般的朝臣,他是一个秦朝的博士,所以他就举了古代历史上两个在立太子中间犯错误的例子,他说第一个例子晋献公,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了太子申生立了奚齐,导致晋国几十年的内乱。这叔孙通讲给刘邦听,刘邦不读史书不知道,叔孙通就告诉他。 第二个例子,举秦始皇的例子,说秦始皇没有及早地立太子扶苏,结果被赵高诈立胡亥导致国亡,用这个事情来劝阻刘邦,这是叔孙通讲的第一点。第二点,太子仁孝天下皆知,把这么一个仁孝的太子给废掉,天下人都不同意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吕后对大汉王朝的建立是有功劳的,你现在要废太子跟着就要废皇后,这你是背叛吕后。最后叔孙通表了一个态,说如果你一定要废立太子的话,那么我愿意以颈血污地,就是把脖子上的血洒满地下。那意思是什么呢?我死到你跟前,这就叫“文死谏”,我以死相谏,我劝你不要这样做。当然叔孙通这个话说得很有感情色彩,至于这个人会不会以死相谏我觉得不好讲,因为我们讲过叔孙通这个人,他一生换了好多个主人,他最早是跟着秦始皇的,后来是跟着秦二世,所以在秦二世的面前,他对陈胜、吴广的起义他不认为是造反,他就认为那是几个盗贼,让秦二世很高兴,然后下了朝他就逃了。 所以叔孙通这个人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现实,你叫叔孙通为了坚持一个他心中的真理,去英勇献身不大容易。叔孙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皇帝是能劝则劝,不能劝则逃,他保住自己的命是第一位的,这是叔孙通。所以刘邦真要废立太子,叔孙通会不会像他自己说的以颈血污地,不太好讲,不过根据他的历史来看可能性不大。当然叔孙通这个话说得慷慨激昂,甚至要颈血污地,刘邦对他的话很无奈,所以刘邦对他就说了这番话,我那都是说着玩的,你别当真,我听你的。实际上对叔孙通是应付,敷衍了一下。 旁白:刘邦虽然应对了叔孙通,但叔孙通代表了朝臣们的态度,那就是朝臣们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刘邦废立太子。刘邦的想法在朝廷上遇到了阻力,而在后宫中,当吕后知道刘邦的想法后,她的反应又是什么呢? 王立群: 我们可以这样说,吕后的反应分为两个时期,当她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后的反应是恐慌,吕后吓得不得了。吕后为什么恐慌呢?她有两个担心,第一,担心自己的儿子会丢失太子之位,概括起来这叫夺储;第二,担心自己的皇后之位不能够保证,这个叫夺夫。但是恐慌之后吕后的反应就不是这样了,在极度恐慌之后吕后的做法就是应对,怎么来面对和解决这件事。吕后做了两点,第一是密切关注,就是刘邦和大臣们讨论废立太子的时候,有一个御史大夫周昌在朝中跟刘邦争执这件事情,被吕后窃听到了,所以周昌一下朝吕后跪谢周昌,跪在周昌面前感谢周昌,说了一句话“微君,太子几废”,“微”是没有,假如今天没有你在朝中据理力争的话,太子恐怕今天就被废掉了,所以吕后跪谢周昌。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