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七)

讲师风采
舒国治梁文道骆以军
作家凤凰卫视评论员作家
讲师简介:
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
视频简介:
一路颠颠撞撞走来,有说现在是介于《一九八四》和《娱乐至死》的时代,也有说现走在通往公民社会的路上,独立、个性、自由、权利、责任、民主,这些从没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我们看到,在一系列的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力量凸显。同时,是否也存在这种危险:“公共”之心愈加开放活跃,而作为个体的心灵愈加封闭?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发言人:一来不要很谈心,二来也不能全部遵照,我们原来就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先你可能都不能听了。你说爸妈我要永远伺候你身边了。一定有很好你的方法,大家给了很多可能性。但是因为太满了,所以每个人失去的这个能力,还有是说80后那么好,铁治刚(音)讲是最好的时代,可是这个最好的时代有太多的好要给你不好。你知道绝对不会饿饭,方便面就在手边。不该让你自己吃到那么方便的东西。你也可以不方便一点。你一定只会使你的80后这样好的得到最精微的光芒,不要太多的那些细节。 主持人:谢谢。我们再看后面有一位戴眼镜的女孩子。 提问1:想问一下就是,如果刚才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时代与青年。但是我听各位老师讲的主要还是在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我们青年怎样通过自己的一些历练来影响这个时代。我就是想问一下,如果这个时代除了一些思想,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工具,像通讯、电老查询的工具以外。我们这个时代到底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东西呢? 主持人:你想问哪一位? 提问1:我想听到尽可能多的回答? 发言人:我觉得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咱们刚才讲了舒先生讲了是一个匮乏和丰富的一个关系。你怎么面对选择的问题,当然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而且这个时代过去十年,过去十年在中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一个是物质上的极度的崩溃和精神上相极度的匮乏一个并存的。同时是一个集体的声音,高度的兴起和个人声音高度的微弱。这样两种力量一个并存的关系会不会给个人的选择带来非常非常多的困惑。其实,我觉得困惑是每一个人,每代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提问最让我最明显感觉到,我们充满了对教条的渴望,有一个四海一家的解决方案,我拿到了。OK,我问题都解决掉了。 我觉得所有在面对多元的选择和困惑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内心的具多的巨大的焦灼和不断彷徨、犹豫、试错的过程。而这些试错的过程是人生中最珍贵的部分。我们不要试图跳过这个试错的过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