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激光简史(五)

讲师风采
沈仲鑫
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讲师简介:
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且同时在美国旧金山能量技术公司和Penrson Assessment and information公司工作
视频简介:
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经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激光应用很广泛,主要有激光打标、光纤通信、激光光谱、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切割、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等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下面我们介绍量子串激激光器,科学家Federico Capasso他生于1949年,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他作为一个特殊的应用物理学家,和作为一个量子串激激光器的发明者之一,Capasso以他的公司而闻名,他作为共同作者的文章超过200篇,编书4卷,和拥有50多个美国专利,他得到了2004年的阿瑟萧洛奖,奖词中说Capasso对于量子串激激光器的发明和演示,以及物理的说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建立了量子电子学、固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之间的桥梁。近期的量子串激激光器就是,用于具体精确测量,这个就是我上面的6张图,所说明的量子串激激光器,用于快速精确测量的结果。那么它这6张图,它的纵轴是相对的吸收力,横轴是波数,当然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化合物的特征频率不一样,所以QCL就是量子串激激光器的缩写。那么请注意,图中其中的蓝线是数据,红线是甚好,也就是因为蓝线是测量的数据,红线是我们经过数据处理,那个线。那么你们可以注意到,上面的图是由一氧化氮还有二氧化氮分开的,下面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放在一起的,那么右边的有氨,就是NH3,还有分开的,还有把他们放在一起的。那么他们这些数据处理的都符合得很好,那么所以QCL应该是在环保科学中间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 接下来,减少大家非常熟悉的光纤互联网,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假如没有光纤和光纤放大器,有没有互联网的今天,就比较难以想象了。那么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的青年科学家高锟在英国的哈洛标准电信实验室做早期的光纤实验。那么高锟是生于1933年,他是2009年诺贝尔奖的得主,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我说过,发明第一台激光器的梅曼他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但是到了2009年,诺贝尔奖就考虑到应用方面的发明家,所以高锟很荣幸,他是作为一个应用物理方面的是拿到了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雍容的小贵公子高锟,他叫Charles Kao,他是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2009年因为在光纤通信中有关光的传输突破性的成果,他是1966年做出来的,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是一个在光纤通信的先驱,他对于光纤光损耗的性能的发现,被确认为是在该技术形成的重要的里程碑。大量的事实证明,激光在光能中的传输比其他形式的通讯有更长的距离和更宽的带宽、且有效。1970年第一次报告了损耗低于20分贝公里的光纤,充分展示了光纤通信的可能性,生于1944年,是英国的科学家,他是光纤通信进一步的,他在领导的团队,首次演示了光纤放大器,这个早在1970年代,在光纤制造方面的工作,产生了今天在用的许多特种光纤,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光纤激光器就要用双包层特种光纤,他说过,难以置信的命运给了我首选在光通信方面的工作机会,光纤互联网高速连接的世界,他的接受的成功,成了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没有光纤和放大器,难以想象互联网的今天。当然,我们除了刚才讲过的,有二氧化碳激光器等等、气体激光器,还有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YAG激光器等等,那么到了1993年,他科学家是德国的,生于1946年,他在1993年就演示了微片激光器,这种微片激光器是二级管泵浦的固态激光器,它是高效而极佳的光,也就是光束的质量,克服了常规激光泵的,他首次演示以来,从单片中抽提的连续波输出的功率已增至500瓦以上,说我不是典型的理论物理学家,但是我是一个有极强物理基础的实验物理学家,对于实践也有兴趣,然后没有强烈的理论活动,就永远没有高功率的激光器。这两张就是我们微片的激光器的原理的示意图。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