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九)颠沛流离(上)

讲师风采
李山
讲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公元前651年,晋国发生惊天政变,重耳有了登临君位的绝佳时机,然而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次机会,这个决定迫使他最终走向了逃亡之路。在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涯中,重耳历经坎坷,收紧羞辱,屡遭险境,在那段逃亡岁月里,重耳究竟有着怎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呢,本期节目将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春秋五霸(九)颠沛流离(上)》。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驾崩之后,晋国爆发了一场惊天政变,这场变故将晋国公子重耳推到了历史前公,他获待了一个登上王位的千载难逄的好机会,然而,在晋国内外一片支持声中,重耳却决意不接受王位。重耳历经坎坷,爱尽羞辱,屡遭险境。在那段逃亡岁月里,重耳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呢?) 重耳出奔来到舅舅子犯家,待到第四年时,晋国国内混乱了。晋献公死了。本该是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吧?不是那么简单,就有三个关键人物出现。一是里克一是荀息一是丕郑。里克找到荀息(这是谋士,跟晋献公关系好,就把奚齐交给他),间主意。荀息坚持,里克就去找丕郑,丕郑探间里克,是不是杀了君主,你自己来专权?结果看到没这个意思,就愿意跟他合作,二人动手杀了奚齐。骊姬机关算尽,白忙活了。又立了卓子。里克与丕郑又杀了卓子,荀息也死了(荀息是令人敬佩的)。奚齐与卓子杀了,就去找重耳。重耳当然大喜。但是子犯他们说不能去,父亲死时不在跟前,死没丧,腆着脸当君主,国内形势又太复杂,各种势力自相残杀,回去只能被卷进去。他就跟死者说,不回去。拒绝了。早先夷吾也跑了,比重耳晚点,在梁,国内有吕甥,此时也找到夷吾,吕甥也想到这么回去,百姓对君主没好感,就做国内大臣们的思想工作。国家不能无君,邻国也会有想法。吕甥说,去请秦国帮忙,让他帮我们选君主,这时秦穆公在位,于是派人去找秦,秦穆公当然愿意(但是后来对他都没好处)。秦穆公接了这个任务,就派人考察一下,看两个的情况,考虑立谁,看重耳,接待秦使者(子犯说),一是拒绝,二是不透露出亲近。再拜不稽首,私下来时,没有什么客气处。这是拒绝,不想回去。秦使者去看夷吾,就不同了。私下见时,礼节也重,送黄金四十镒。这是买通使者,使者汇报给秦穆公,但是秦穆公觉得重耳得体。应该立重耳。这是秦穆公仁厚处。但是大臣们反对,想立好君主,想晋强大,就立他,如果让我们秦得利,就立夷吾吧。秦穆公觉得对,于是立了夷吾,夷吾回国,就是晋惠公。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