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十一)晋楚争锋(上)

讲师风采
李山
讲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周王室内乱,晋文公出兵相助,帮助周襄王平定内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尊王。晋文公尊王,确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在这个之后呢,这就有点高兴得过了头,就提出来一个要求,就是要请隧。那么周襄王有什么反应呢?他又是怎么回答晋文公的呢?本期节目将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春秋五霸(十一)晋楚争锋(上)。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周王室内乱,晋文公出兵相助,帮助周襄王平定内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尊王。晋文公尊王,确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在这个之后呢,这就有点高兴得过了头,就提出来一个要求,就是要请隧。) 晋文公确立自己的威信,之后,提出要求,要请隧。周襄王听了后,略作沉吟,他说我不能给你,抱歉,叔父。周王见了同姓诸侯都叫叔父,老亲戚,说这是我们周家的法度。为什么?说如果您将来打一份天下出来,你晋国没间题,你就在国之外有乡,在乡之外有野,有隧,野就是隧。说现在王畿千里之内,我再划给你个隧,那就等于说,你是我们的国中之国,你跟我是一样的,我作为周王,我不能向祖宗交待。这个事我办不了。话说得很委婉,但是实际上态度很强硬,很坚定。不软不应的钉子就让重耳碰了。那么碰了怎么办呢?这周襄王也很聪明,反正今天是不出点血是不行了,都提出这种要求来了,说这样吧,叔父,我把我下边所属的八个地方有阳樊,有温、有原,还有等等,八个邑给你,这个地方,住的人都是些有头有脸,有根底的人,这就属于王的这个范围,我不给你隧,但是我给你土地,这就是名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孔子要正名,名分很重要,我虽然不给你隧,但是我给你相应的,不少的土地,很好的土地。晋文公接受了,麻烦了。这儿都是皇亲国戚,本来是中央现在要归地方了,接受不了。拒绝接受。晋文公就围了阳樊,不投降,不管你就准备开杀戒,苍葛站上城墙,大喊晋国君主,你拥护君主我们赞成,但是我们不知道你的政策,是不是要把这些人变成战俘,这儿哪个不是周王的内亲外亲?一喊,礼透了。这儿是周亲戚,动刀动枪不行。重耳听得进去,道义是一种力量,撤兵,打开城门,愿意留就留不愿意就走。马上收原,遭到的抵抗更厉害,百姓干脆组织起来上了城头了。晋文公没想到这么困难。三天过了,重耳想了对军队三天的诺言,准备撤退了,这时,谍报人员来了,说原的百姓也心里打鼓吧,准备投降呢。等,说不定可以。重耳没听,还是撤了几十里后,百姓看到重耳说话算数,就投降了。史书高度赞这事,不过是晋国人的史书。总之,尊王,扩张土地,晋国打下了基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