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十七)任贤图治(上)

讲师风采
李山
讲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楚庄王继位的时候,楚国的大权由若敖氏家族掌握,楚庄王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手中没有权力,他说的话没人听。但楚庄王善于隐忍,而且在隐忍中等待时机。最后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将掌握楚国大权的若敖氏家族彻底铲除。这样,楚庄王完成了从徒有虚名到大权在握的转变。当楚庄王真正掌权后,他就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使楚国的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那么,楚庄王在治国上,还采用了什么样的做法呢?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楚庄王继位的时候,楚国的大权由若敖氏家族掌握,楚庄王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手中没有权力,他说的话没人听。但楚庄王善于隐忍,而且在隐忍中等待时机。最后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将掌握楚国大权的若敖氏家族彻底铲除。这样,楚庄王完成了从徒有虚名到大权在握的转变。 (当楚庄王真正掌权后,他就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使楚国的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那么,楚庄王在治国上,还采用了什么样的做法呢?) 楚庄王大展宏图,开始治国的作为,史载,“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天不忘提醒臣民民生不易,活着就得奋斗;祸至之无日,享受时不要忘了有祸患将发生;时刻提醒要戒惧,捍卫国家。另外经常提醒战士们,“胜之不可保,纣之百胜而卒无后”。谁都不能永保胜利,像纣王常胜却最终一败涂地。像若敖他们筚路蓝缕,当年开发山林,臣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从精神上鼓励百姓向上。这是一代楚王带来的崭新面貌。 具体治国上,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贤尚功,让贤人帮助自己建功。要想成事,就得这样。楚庄王怎么做的呢?有相面先生,楚庄王找来他,问他相面根据的是什么,一般人看五官,这人说不是这样,我看的是这个人的交往,在为百姓时与谁交往,为官后与谁交往。所以由此判断这人的吉凶。楚庄王一听,笑了,这是重实践。楚庄王说,得了,别在江湖上混了,到我楚国去找贤才。还有一次,楚庄王商量完朝政,面有忧伤,有申公巫臣,觉得不对呀,应该今天顺呀,怎么君主忧伤呢?就问楚庄王,楚庄王说,“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群臣莫之若者亡”(译文: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申公巫臣一听,知道是要找贤臣。如果君主一言堂,表明人才少,这是求贤。楚庄王时,大量贤人出现,其中有孙叔敖。 孙叔敖这个人,从小在楚国有好名声。史载,“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回家对母亲哭,说自己要死了,母亲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一个人见两头蛇,这个人要死,所以我哭。母亲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怕别人也见到,我就杀了它埋了,免得别人看到。母亲说,你死不了,你这种行为是仁义的,有好报。在若敖家族时,这种人被排斥了。衡量政权好坏的标准就看是否能吸纳人才来到政权中心。现在孙叔敖让人看到了希望,贤人有出路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