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之乡村文明传承、转型……

讲师风采
李中元
讲师简介:
李中元,男,1959年4月生,汉族,山西省新绛县人。1986年入党。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1978年考入山西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山西农业大学任教,创立德育教研室。2008任省人大内务司法……
视频简介:
30多年前院长李中元从乡村走进了城市,那么30年多年后的今天要反观我们的乡村,反思我们的乡村。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大家也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带来的是什么?而大家更感受深的是这3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是什么?本期节目将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院长李中元为大家进行讲解《村文明传承、转型和中华文化复兴》,精彩节目尽在本期,不容错过。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朋友,30多年前我从乡村走进了城市,那么30年多年后的今天居然要反观我们的乡村,要反思我们的乡村。所以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我首先在这里代表山西省社科院对于在一个强大声音之下几近覆亡的命运进行的关照,对于在一个大趋势之下一个民族觉醒时刻的呼唤,表达社科人应有的尊重。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是什么?大家也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带来的是什么?而大家更感受深的是这30多年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是什么?勿庸置疑,举世瞩目的成就、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大经济体的这种自豪,无疑都是这个民族记忆当中梦寐以求东西的一种实现。 但是到了现在人们要问,如果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不再称其为中国,这样的现代化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我们现代化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第二个美国,对于人类,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是福音还是灾难?前面的专家已经对此有所解释,而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也有好多解释。我们认为如果说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的最终结果使中国变成了又一个美国,使中国不能称其为中国,我认为这对于人类绝对不是福音,更多的是灾难。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条件下,在信息社会网络世界这样一种综合交际的这么一种时代,还有一种说法在一个超大国家、一个超大政党在超大变革和超大环境当中要实现复兴和崛起。它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呢?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就百分之百是我们应该走的路吗?无疑从理念上讲,从动机上讲,从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或者是作为人类一分子来讲,我们都想走一条幸福的路。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情况表明,中国社科院的社会蓝皮书里报告表明,我们社会信任度已经处于几个限制之下。而这恰恰发生在两个50%,前面温铁军先生讲的两个5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复兴,那么中国梦美在哪里?怎么样才美?当我们在生态文明事业下反思乡村文明命运的时候,我们的现实的切入点和我们现在所占的历史方位它正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正在面对什么或者我们正在发生什么?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很清楚,现在太多太多是中国应该到哪里去?但是有几人问了一下我们中国不应该到哪里去,这恰恰是我们今天这一个论坛所要告诉世人中国不应该到哪里去。在这里,当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对待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对待我们的民族复兴,对待我们的美丽家园。 第一,乡村文明是中国文化之源,中华文明之根,中华复兴之基。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源在枯竭,根在断裂,基在流失。从最近十年情况来看,我们的村落已经从360万减少到260万,大体上是这样的概念。每一年打给我们数以十万计的乡村在消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引出来一个问题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是因为中华文化在我们的血液中传承,在起着作用,中华文化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呢?不是工业文明,不是城市文明,它就是农耕文化。在座的各位我曾经讲过,改革开放仅仅是30多年,我们再往前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60多年。眼睛向后看,祖孙三代有几认不是农民出身,本人种过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然现在也被彻底的城市化了,但是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多数是这么走过来的。当然年轻的80后不一样,可以这样说我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50多岁这一代人,跟张孝德教授我们这一代人两条腿在深深红土中掩埋,我们的脖子一下正是共和国成长进程当中的一段记忆,而幸好我们的眼镜和我们的脑袋碰到了开放,看到了世界。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阶段人的一些感触。 既然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源在枯竭,根在断裂,基在流失,那我们该怎么办?我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建设美丽中国,那么这一个梦想目前最缺的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价值支撑和意义,如果中国梦是另外一个美国梦的翻版,我觉得对于中国民族来讲不说是一种耻辱,但是最起码不是一种荣耀。所以我觉得中国梦现在需要中国有良知的文化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还有我们知识界的精英们,包括我们基层一线的农民工人和我们当今当代的富人们醒一醒吧,不要认为把中国建成美国你就是变成世界一等公民了。所以我们今天反思的时候带着的是更沉重一份责任和担当,怎么来保护我们的根?怎么来开发我们的源?怎么来强化我们的基?我想得出来一个基本结论或者是我要讲的一个观点就是在乡村文明保护传承当中实现现代化,在特色城镇与生态农村共同发展、互动共融中走中国特色,中国梦实现之路。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