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命运(八)

讲师风采
刘余莉
讲师简介:
刘余莉,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赤峰人。参著著作《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立志 勤学 修身》(丛书主编夏伟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曾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参著著……
视频简介:
人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常常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心灵快乐无比。学会给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常常走进去为自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雇佣比你聪明的人,他可以加强你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认为部属比你聪明,就觉得受到威胁,那就太荒谬了。因为能与一个聪明人共事,毕竟表示你一定也不错。”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刘余莉,英国赫尔大学哲学系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名家讲坛》特聘专家。 刘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当家价值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特别是对于先秦儒家理论和当代西方美德伦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刘教授先后应邀到英国赫尔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做学术报告或进行学术访问。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刘教授的人生格言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的演讲朴实严谨,发人深思。 刘余莉: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调适的多疑心理和挑剔心理及其调适。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多疑心理及其调适。多疑心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它经常表现为对人存戒心、提着心、不放心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多疑心理的成因: 第一点,就是因为对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那当别人向你来说这个人的过失的时候或者进谗言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会为诬词所蒙蔽,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所以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的下属来向你面前说别人的不是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谨慎,因为这个人他之所以说别人的过失可能是有所企图,他或者是嫉妒同事的成就,或者因为有一个位置他不想让朋友去占,所以才向你来说他的过失来影响你的决定。中国古人有一句听谗诗就说明了谗言对人际关系的危害,这句诗中这样写到,说“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疏”,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一个君他听到了别人的诬词和谗言,结果可能就在这种诬词的蒙蔽之下把一个忠臣给杀害了,比如说我们在南宋的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他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屡屡得胜,眼看着就可以收复中原,但是这个昏君赵构却听信了秦桧的谗言,一天之中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把他火速召回国来,最后也使十几年抗金的事业毁于一旦。那么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就是因为他对岳飞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所导致的。   那么多疑心理的第二个成因,就是封闭性的思路,简单地逻辑推理,笼罩了一种自圆其说的迷雾。就像我们听说的,那个疑人偷斧的故事。这个人把斧子丢了,结果他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他来观察这个领导的儿子越看他越像偷斧子的人,于是他就断定,这个斧子就是由邻居家的儿子去偷了,后来他在山里打柴的时候又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然后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结果他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也不像偷斧子的人了。那么我们对别人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这种心理在作怪,多疑的人都是从一种预定的假设的目标出发,然后再去观察这个人,然后再寻找一些论据证明,哎他就是偷斧子的人,实际上是回到了自己假设的目标。就像有的妻子,好就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结果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她就来寻找论据,丈夫回来之后她就看一看他的衬衫是不是有口红,是不是有香水,是不是有女人的头发,然后去检查他的手机,看看有什么可疑的短信或者可疑的电话号码,那么这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假想出发,然后产生了一种多疑心理。   第三个原因,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这个人自己经常是诡计多端,疑神疑鬼,那么他也会从这样的心理体验去出发,无端地推测别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没有原因地去推测别人。所以《论语》上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人之所以坦荡呢,就是因为他俯仰无愧,心胸开阔,为人处事没有一件事不可以告诉别人的,但是小人呢,他就是经常会疑神疑鬼,他经常顾及自己的利益,然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推测别人。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