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协调发展”的正确解读(下)

讲师风采
庞元正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讲师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系统科学与哲学学会副理事长。
视频简介:
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对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贯要求。本课程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庞元正教授从四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协调发展”,分别是:坚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协调发展需要辩证看待的几个问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推进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和取得的进展。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现在我们开始讲,我国发展不协调的第三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我们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短,我们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各项社会体系的发展还很不完善,那么由此造成了我们很多群众,在农村当中的一些群众有学难上,有病难医,有房难医,以及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所以教育、医疗、住房成为了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严重制约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现在老百姓编的顺口溜把我们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形成成是新的三座大山,说教育把父母逼疯,住房把钱包掏空,医疗卫生把生命提前送终,这样的顺口溜虽然我们听起来不顺耳,但是我们确实看到在一定时期内在弱势群体当中,在广大农民当中还是带有普遍性的。 我们现在为什么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协调,我们仔细分析就是这和我们多年以来在公共事业发展,社会发展我们的投资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来做一些分析,比如从教育来看,我们做个国际比较,1985年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是5.2%,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达到了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5%,而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3%。 不但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到了20年后,到了2005年我们财政的性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全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3.41%,下降到了2005年的2.16%,至于我们享有的这种教育资源就相对不足。 我们再来看我们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的投入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各国卫生的费用当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所负担的卫生费用占了全部卫生费用的80%到90%,像美国政府所承担的卫生费用也占了全部卫生费用的45.%,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像泰国它的政府所承担的卫生费用也达到了56.3%,而世界卫生报告指出我们中国政府所承担的卫生费用只占到了17%,那么显然还未是居于世界比后的位次,那么也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的报告指出,我们的卫生的绩效在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当中都是排在很后的地位。 资源的使用的公平性是排在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倒数第四位,那么从社会保障支出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很长时间里比例也是比较低的,像西欧、北欧的福利国家,财政至少有50%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美国的财政支出也有1/3左右用于社会保障事业,而我国到2006年我们的财政收入社会保障的比重还不到13%,所以我们分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它的表现一个是人们在享有的这种公共资源不协调,另一个就是我们政府投入的资金那么不足以支撑我们社会事业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和重要原因。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社会建设民生建设有所忽略和投入不足,所以也积累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当前民生问题比较突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非常突出的表现,这主要表现为我们所说的“三座大山”重负难解,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在很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当中还是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另外就是“三大安全”事故频发,我们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 所造成的危害和死亡的人数都是在世界上居于较高的位次,比如说我们的安全生产问题,我们的矿难事故一直是在世界上发生的次数和死亡的人数是处于高位,我国的煤炭产量占了世界的38%,但是我们煤矿的矿难死亡人数却到达世界的80%,再比如我们的交通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只有世界的8%,但是我们交通肇事的死亡比例到达世界的16%。   所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当中是造成的很大程度的危害,另外一方面就是“三大差距”在持续扩大,那么就是像我们上面分析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贫富差距,这些问题大家已经都很熟悉了。我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