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基本精神与宪法权威(下)

讲师风采
韩大元
讲师简介: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宪法学》首席专家、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
视频简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精神是宪法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宪法制度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活力,它的核心是保障人权。贯彻宪法精神,必须树立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如何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宪法权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些表面上看是一些法律问题,但它背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宪法问题,我们应该从如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有效地规范国家机关的一种公权力这个角度来认识它,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公民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宪法问题成为社会很重要的问题,公众越来越关注它,它的一个背后的背景我想首先是一个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我们执政党不仅强调了依法执政,同时也强调了依宪执政,通过宪法来治理国家。当然社会成员对宪法的期待越来越高。另外一个,毕竟我们面临社会转型,利益是多元化的,过去很多事情都是国家来统一规定,公众特别是公民缺乏一个个体的感受和个体的一种权利的主张,现在毕竟是宪法得到了30年的实施,我们制定的法律加强了法制的教育,公民个人对于法律的感受理解是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现实,同时他对法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不断增加的对法律的期待和要求和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难的问题,法律缺乏权威的这种现实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也会引起社会的一些矛盾。 另外我们现在改革进入到一个深层次阶段,过去没有暴露出来的一些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也出现,使得我们的宪法问题、法律问题都处于一个新的转型的特点,所以我们理解这个宪法实施问题,不要仅仅把它理解为宪法的条文如何实施,而且要把它放在整个社会转型的大的背景下来思考宪法实施问题,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宪法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问题。 我刚才谈到我们在宪法实施当中要强调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我们这里有一个问卷调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比如问你认为宪法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大概60%的人都认为宪法是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只有28%的人认为宪法是保障人权,因为我们这是单项选择,可以看出来大家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但是规定国家制度和保障人权里边哪个更重要,从我们问卷调查的范围内可以看出有些领导干部头脑当中对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首先不是保障人权的,比较正确的一种理解就是宪法首先要保障人权,为了保障人权我们要规定国家制度,规定国家机构的职权。我想这个就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从宪法角度来思考问题还是从一般的法律来思考问题,从法律来思考问题还是从政策来思考问题,理解上还是有区别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