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若干问题研究(下)

讲师风采
高新民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导
讲师简介:
高新民,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党的建设教学与研究。以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党的建设史等为研究方向。著有《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论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
视频简介:
党内民主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好,不仅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做了一大贡献,甚至在整个国产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我党在多年的建设中总结出了哪些党内民主的经验?党内民主决策、选举机制如何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教授将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为我们进行全面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二、党内民主内涵与发展现状 (二)党内民主的发展阶段   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党内民主的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党内民主的发展阶段,其实我们现在不好说已经定型了,它处在一个转变阶段中,它既不是改革开放前文革期间的状态,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可以说进步和问题同在,进步很明显,别的不说你比如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明确的提出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这个理念我们过去是没有的,恰恰是总结了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革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了。再比如讲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再比如讲我们提出来权力需要制约,任何人的权力,任何人都需要制约,审任何人都处在被监督的地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我有一次讲课讲到这,有的年轻同志一下就笑出来了,说权力制约还要进步吗?我说是进步。我说年轻人可能不太懂得,90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交叉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开一个小型的研讨会,有的同志慷慨激昂的谈权力制约,居然有的人当场反问你想制约谁?难道想制约总书记吗?那就是可以有一个存在于权力制约之外的特殊权力。包括我有一次讲课,我们当时的学员,那是90年代也提出来了,说有一个游离于法制之外的权力有什么不好?假如这个权力行使者非常好,他的素质非常高,通过他来纠正别人有什么不可以?我说这都是寄托与个人,而真正的法制是不能存在着一个游离于法制之外的特殊权力的,真正的民主就是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我们不可把希望寄托在个别人的素质上。   毛泽东这种伟人晚年还可以犯错误更何况其他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讲我们在理念上有很大进步,在制度层面也有进步。比如讲我们对党员的权力的主体的规定,虽然有一些没兑现的,但是比过去而言我们有了党内权力保障的条例,至少是条文上把它制度化了。再比如讲我们现在在用人方面做了改革,民主推进,民主测评,用人视察责任追究制等等,也有了一些带有民主元素的改革,进步有,但是问题也还不少。这个问题发生在什么层面呢?有一些改革了,有一些没改,改革的整体性、科学性有的时候欠佳,所以有出现了一些矛盾。   下面讲几个矛盾,第一个权力结构过于集中与权力运行科学化、民主化的矛盾,我个人认为我们很多问题的总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过于集中,当然这也不是我的发明。邓小平1980年就讲过他认为我们很多问题的总病根就是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个总病根三个字是邓小平的原话。什么叫权力机构?前面提到了,决策执行监督,政治资源的配制,你配制在谁的手中,谁的资源多,谁掌握的资源少这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体制决定了政治环境的大方向,体制决定了权力运行机制的总方向,总方向过于集中。而我们的具体制度改革,30年来是向着公开、民主、分权,具体制度是体现这个精神的。比如讲党内监督条例,比如讲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要求我们公开透明相对分权。公开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监督你,这就是一种相对分权,但是它和体制有一定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被弹回去的只能是具体制度,因为大方向不可更改,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大方向变整个的体制一下就塌了,塌了你又没有做好完备的具体制度的准备,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仅就政治层面说,说不太清楚的话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建筑学,我自己不懂,但是搞建筑学的人跟我讲,建筑学的核心就是力学结构,我们今天上课的这个楼不会塌下来,不是因为它的外观上漂亮不漂亮,而是因为它的力学机构设置合理。力学结构合理我们装修的时候承重墙你就不能动,我们动的只是隔离墙。政治生活中同样如此,这个体制我们在当前的这个局面下,你要动了,风险就相对比较大一些,也许今后会做一个大的改革,但是目前我们是在现行体制下进行改革,所以它就跟具体制度发生矛盾,在这个背景下被弹回去的仅仅是具体制度。   所以就出现一个问题,比如讲党内监督条例执行的到底如何,在党的监督条例制定出来实施一年之后,我曾经到基层调研,走哪都问一句话,这个条例有和没有,你实施一年了,相比而言效果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得到的回答都是差不太多,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素质高,党内监督条例就执行的好,一把手素质低党内监督条例就执行的差。我们看一个具体的的执行,依赖于领导的素质,换言之连民主集中制的执行都得依赖于领导的素质,那就是一个体制的问题,所以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具体制度就很难得到保障了。在这个情况下要改革,体制需要和具体制度的方向一致,从长远来说方向需要一致,但是从现阶段来说,这个改革是逐步推动的,也是由中央决定的全党智慧决定的,不是我个人所能决定的,我只是说体制需要和具体制度方向一致,否则你的具体制度的执行就得不到最可靠的保障。   第二个矛盾特点显示在哪呢?用人机制改革和整体制度环境不健全的矛盾。也就是说用人机制改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竞聘上岗、任前公示,还有用人失查责任追究等等。机制层面的具体制度越来越多,但是整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