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二十二)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所谓快乐都是很快就消失,因为都是因为外在带来的,如吃的,吃过了就痛苦,所以叫快乐。身外的东西都可能失去,因为是无常所左右。网络上有多少灵魂在漂浮,不安。佛教道场有三个山门:无往门:应无所往而升其心(金刚经)。人为什么烦恼,是因为我们心有所住,迷失了心,为情、名、利所累。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讲的玄奘法师当年的那匹马,小白龙马。说是这匹马呢,本来是一个在磨坊里边碾磨推磨的这么一匹马,这个小毛驴跟它共同在碾米推磨,这个马很幸运,被玄奘法师选上了,要骑上它到印度取经,它的命运改变了,因为目标变了。 这个小白马就驮着玄奘法师脚踏实地地忍辱负重的到了印度取回了很多佛经,这下受到来文武百官甚至皇帝李世民的接待,那个热闹场面,那个风光不用说了。小白马很高兴地去看老朋友小毛驴,小毛驴很羡慕地望着它,你真的了不起,我们两个同时是碾米的,转磨盘碾米的,就是我们两个所定的目标不同,你看我现在还在原地踏步,可是你就满载而归,古时候叫衣锦还乡。人生目标非常重要,你定什么样的目标,全看你的胸怀,全看你的远见,全看你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念,你定的目标又有信心,又有方法,又勤奋努力,无论是谁你的人生都能成就。 许多人为什么不成就,就是因为他目标是模糊的,不知道这一生要干什么,这一生从哪个方面去努力、奋斗,今天东明天西,就这样不断地摇摆,确定不了人生最终的目标,他无法朝一个方向走,无法把自己生命能量集中到一个方向前进。所以耗损自己的时光和生命能量,八正道的第七个正念。 什么叫正念?禅宗有一句话,叫做把心安住在当下,活在当下,这就是正念。对世法来说,正念就是你的发心,反复说到的你发什么样的心,你正确的心念,对出世法来说,就是你能安住当下吗? 这里就要谈一下禅,禅叫安住当下,活在当下,禅是怎么产生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我们的东方世界同时出现了三位圣人,一位是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达到了印度精神特质的最高峰,一位是中国的孔子,他达到了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最高峰,一位是中国的老子,他同样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最高峰。 这三个高峰在东汉末年汉明帝时期,他们碰到了一起,也就是佛教传入了中国。他们汇聚到了同一条河流之中,三家的思想同样的汇入到同一条河流,由于如许交汇,诞生了禅。公正地讲,禅既不是佛教独家的,也不是儒家思想跟道家的,而是三家的智慧的结晶。所以禅超越了所有的思想和宗教,禅就相当于印度的种子,禅的种子是印度的,印度的种子带到了中国的土壤上,中华民族的土壤,精神土壤,是儒家思想跟道家思想,这样的种子印度的禅的种子到了中国这个土壤,这样的缘,文化的缘的基础上孕育出来,出来的芽,开花结果,所以禅带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跟佛家思想。 特别是六祖慧能大师的禅,慧能大师的禅法那么这一脉禅师门,秉承了慧能大师丹心直心不做法相的禅修之路,把禅的精髓、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禅法。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了,在我们的行作坐卧中,吃喝拉萨中,待人接物处事中,在我们的见闻觉知中,无一不是我们本心的流露,表现和作用。随顺自然的平常行为,这就是禅的禅修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禅的境界。这是什么含义?同样讲故事才能领会。 有一天,一个小弟子来问他的师傅,赵州师父,赵州和尚,他说师父啊,怎么样我才能修禅呢?师父就问他,你吃饭了吗?他说我吃了,你洗碗了吗?我洗了,你扫地了吗?我扫了。这个小和尚感到有点不耐烦了,他说师父吃饭、洗碗、扫地跟禅有什么关系?师父告诉他,你的心安住在上面,那就是禅。确实是,禅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把心安住在当下,这就是禅。身心合一在当下,禅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禅是当下,过去到现在有一段时间的距离,现在到未来同样有个时间的概念,唯有禅没有时间的概念,禅是当下,当下超越时间的概念。当下连接了过去未来,当下却是一个永恒。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你都把握住了,你就把握住永恒了,这是禅。 禅既不为过去,也不被未来所羁绊,他要告诉你的就是把心安住,怎么安住?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能把心安住吗?许多人做事情面对当下,面对当下的人、事、物可是他的心是漂离的,心并不在当下。禅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正念,正念就是安住当下,无论你当下面对的是工作还是面对的某一个人,还是面对的某一个境界,你都要用心全然的去面对,实际你就在修禅。 许多人说师父啊,你整天那么忙,东跑西奔,怎么看不到你累呢?因为我说我无论到哪里,我身心就在哪里,我不是人在那里,心在分别,心没有分离,我的身心是合一的。正由于这样的和谐,身心的和谐统一,所以我所消耗的生命能量很少,因为我是一个修禅的师父。 我们要学到这样的方法,我们要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到告诉自己,我要安住当下,活在当下,让身心尽量的合一,不要分裂。那又有人说了,我要考虑明天的工作,未来的工作,未来的计划,这叫不叫考虑未来,是分裂呢?不是。如果你懂得考虑未来的工作,你在考虑这段工作计划你的未来的时候,你同样是身心都在当下,计划考虑未来,未来时间是一个错觉,并不是真实的。爱因斯坦都已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