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十二)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家庭则由父母、夫妻、子女组成。世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经有长有短,有喜也有悲。悲的起源是分裂,喜的起源是和谐。我们更爱的是快乐,我们更崇尚的是和谐,但往往和谐代表着的是更多的宽容和付出。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的是男女主人“各司其职”,共同去承担人物情感与责任,彼此包容彼此支撑。懂得了这四字箴言,便可得家庭之喜悦,人生之幸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他天天要下山无数次,为这个孩子去讨一口奶水吃,向那些小孩的母亲讨一口奶水吃,喂养这个孩子。孩子大一点他又要到村庄里边为孩子要讨一些能让孩子吃的东西,到了村庄里边,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不理解这件事情,所以就往往会侮辱他,甚至吐他的口水。很多小孩子在后面还追着用石头打他。白隐禅师只是用身体保护着这个小婴儿,不要受到伤害,他受尽了一切屈辱,孩子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 长到三岁了,有一天,他牵着孩子往下山去化缘,敲了一扇门,这个门打开了,没想到开门的就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年轻姑娘。这个姑娘看到自己的儿子都三岁了,又看到这个老和尚因为抚养孩子不容易,变得越来越衰老了,这个姑娘再也忍受不住了,一下跪在地上给师父磕头,说师父啊我对不起你,她说我是诬陷了你,我对不起你,我的父母逼我,我不得不这样,要不然会出人命的。她就在那抱着自己的孩子,马上把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大哭,因为母亲见到亲生孩子三岁了是什么心情?所以她在那大哭,在那忏悔,给老和尚忏悔,他的父母在屋里听到女儿大哭,冲出来一看,看到和尚,也看到孩子,他的父母愣在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女儿又转身过来给父母跪下,说我当年怕你们去打,怕你们打那个村庄里的个青年,她跟那个青年恋爱多年,因为那个青年家庭很贫穷,怕她的父母不同意,所以她不敢说出来。另外她怀上孩子,这本来就为家庭增添了耻辱,所以她也不敢说出来,怕父母惩罚这个青年。 正由于如此,她把他栽赃到老和尚身上,因为她知道老和尚全国闻名,你父母不敢拿他怎么样,他很有威信,被人尊敬。没想到他给老和尚带来了很多屈辱,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出家人身上会怎么样,所以这个父母一听说事实的原委,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个父母想到自己诬陷了这个老和尚,诬陷了白隐禅师,也根本十分的惭愧和痛苦,也给老和尚跪下忏悔。老和尚只是摸着小孩子的头说孩子啊回到你的家里去吧,这是你的外公外婆,这是你的妈妈,他们会给你幸福。就叫这个孩子,小孩子很舍不得老和尚,跟他有了感情,拖着老和尚的手不放。老和尚笑笑的拍拍孩子的头,回到妈妈的身边去吧,毕竟母子连心,这个孩子很快就扑倒在妈妈的怀里,老和尚转身就这样走了。 想想看,这是大智慧的人,这是勇于承担,什么样的磨剑不在他面前折断,什么样的情感可以与他齐眉。有大智慧的人他不怕,不怕屈辱,不怕误会,他会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份责任。在当时他要不接受下来,不承担,这个女孩子甚至连命都保不了,还别说这个孩子,未生下来的孩子。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有这样,在社会上,在人生中,在你的家庭中,在你的事业上你敢承担吗?你只要有这样的勇气,你的家庭,你的事业都会美好的。 那些不敢承担的人就会逃避,就会推卸责任,如果对你的父母你都不敢承担,你就成为不孝之子,如果对你的家庭都不敢承担,你会造成这个家庭妻离子散,如果你对你的事业不敢承担,你的一生都碌碌无为,不可能做成什么事,如果你对你的朋友不敢承担,你就成为离群的孤雁,没有人跟你交朋友,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都不敢承担,你一生都会是病。 只有那些勇于承担的人,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人,他能成就。在国外的一个刊物上我看到,在美国对美国历史上前五十位从总统到企业家、金融家,社会知名人士,做了一个统计,去追踪他们的人生的过去,去追叙他们人生的过去。惊人地发现,那些有成就的人,并不是在他小的时候,或者中学大学的时候成绩最优秀的人,而是那些从小就敢承担责任的人。最后到了社会上,他的人生成就了,所以承担责任是智慧的表现,智慧怎么表现在为人上,做人上,就在你敢不敢承担责任。 所以我们要想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有所作为,首先学会承担,从小就要学会承担责任。这是聪明跟智慧。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