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十三)

讲师风采
释果宁
讲师简介:
释果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视频简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幸福在于身的拥有还是心的感受?也许正如禅诗所说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的头脑、心灵、情、爱、欲之 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宽容是一种博大,仅有宽容、接纳还不够,还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会布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有三大问题:生、死、爱。要把生活本身当成人生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们要勇于站出来,像洪水般把它冲掉,把它战胜,把它超越,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同样,面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气,面对自己的一些恶的念头,也要像洪水一样把它湮灭,把它战胜、超越。 你看水的品格,可柔可刚,这是它的品格品行,再来看水的品行,不变随缘这句话也是佛门里面常说的一句话,水就是不变随缘,是最好的代表。你看水,你用什么东西装它,它就变成什么东西,它既可以变成杯子,变成碗,变成碟子,也可以变成江,变成大海。你是人,它甚至可以变成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体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所以它是你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他就是一个人了,水就是这样不变随缘,它无论变成什么形状,但是它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自己是什么H20,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成了一个水分子,你看水始终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变,它可以变成任何形,因为它无形,所以它可以变成万形。 我们做人就要学习水,我们可以顺应外面的所有的境界,人、事、物,但是我们有一个不变的心,那就是我们该怎么做人,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保持一个不变的自我,但是我们随顺外面的世界,随顺外面的变化。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道德经,总体来说就说了两句话,顺应天地为道,顺应社会为德。这就是道德,保持顺应。 我们人生有些时候就是不顺应,我们总喜欢好的境界,总喜欢好的环境,总喜欢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对那个不喜欢的,或者不好的境界和环境,我们就升起憎恨、讨厌、厌恶,我们就很难受了。因为我们无法顺应,古人讲随遇而安,也就是顺应的意思,你到了一个地方,你能把心安下来吗?接受吗?顺应它吗? 我们禅宗的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无一不美,你心接受吗?秋天来了你接受秋天,冬天来了你接受冬天,就像现在秋天来了,秋风扫落叶,你看那个秋天的树叶,好美啊,金黄色,红灿灿的。有一首诗叫做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它着地自成灰。随它去吧,这也表现了我们人生的烦恼,我们人生会有烦恼的,会有痛苦的,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随顺它,任它着地自成灰。执着它干什么,随它来去,有了烦恼我们知道烦恼来了,一会儿它会过去的,你担心什么,有了痛苦,我们知道我们此刻正在痛苦,随它来去吧。 人生就是要这样,这样品位人生,百千的滋味,我们都要去品尝,这才是人生。我们不能只品甜的、快乐的,那个甜的快乐的也会要你的命,会把你腻死的,我们也会品尝一些苦的、辣的,正由于如此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人生是那么的丰厚饱满,没有什么坏处,顺应它,来了就接受,接受就是顺应的意思。这是水的第二个品德,不变随缘。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