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记汤佩松先生的一生(上)

讲师风采
匡廷云
讲师简介:
匡廷云,女,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云院士是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
视频简介:
汤佩松先生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9年改为清华大学),1927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任多所著名大学的教授。1948年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革开放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报告中,匡廷云院士从汤佩松先生的身世背景讲起,回顾了这位优秀科学家的人生之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清华人”“奔波”的童年、清华求学岁月、留美求学经历、西南联大时期的艰辛……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今天开始从他的家庭和童年开始。汤先生的父亲是汤化龙,是国民时期的政治家、法学家,他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法律,回国以后他当选为民国国会众议院的议长,而且和黎元洪、梁启超组成了进步党,他为辛亥革命是作出了贡献,但是后来他辞了这个议长的职务,追随段祺瑞。可以说他的政治生涯是毁誉参半,评说不一;但是他爱财如命,求职若渴,对青年学习的困难他是尽力的帮助,大家对他这一点是众口同音,推崇备至。 汤佩松先生的童年时代,由于他的父亲从事官场,随着父母行踪不定,可以说是以游记的方式在上海、北京和日本,度过了一段最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童年时代。汤佩松的少年时代是留学日本,由于李大钊,我们的革命先烈他受到了汤佩松父亲汤化龙的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也就是说在日本找到陈大炫、陈喜,那么汤化龙就把他的儿子汤佩松交给了李大钊,作为他在日本留学时候的监护人。 汤佩松是在1917年到1925年,他进入了清华的留美预备学校,实际上是从初中二年级到大二。那么当他进入清华学堂以后,在1918年他的父亲汤化龙就在加拿大被暗杀。他的母亲早过世了,唯一的一个姐姐也过世了,所以当他父亲被暗杀以后,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孤儿,没有任何家庭的依赖,只好发奋土强,所以他在清华8年的学习,不仅学习成绩优良,而且是全校少有的几个获得全能奖的体育运动员,足球、台球、田径赛那都是冠军。但是当时清华的经费是来自于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我们大家知道,庚子赔款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他一生中都为此深感不安和无限的感慨,他能够感到自慰的,他说我不但没有由于进入了这所学校,而感到踏上了黄金之路,而是以国事民仇之恨鞭策自己,许下了发奋图强,学成归国以报国恩的心愿。 但是在他离开祖国的前夕,他去看他父亲的挚友,也就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家梁启超。当时梁启超跟他赠送了一首歌,叫《沁园春·送汤佩松》。我想我们就读前一两句,梁启超这个诗中说,“可怜阿松,万恨千忧,无父儿郎”。那最后两句是“从古最难的是做名人子,松汝,心谨勿忘,汝行矣,望海云生处,老泪千行”。这个是在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父亲的挚友梁启超给他赠的一首歌。那么汤佩松是在留学日本,他的科研生涯是这样的,1925到1927年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学习。也就是说,他直接插入三年级,而且主修植物学,主修化学和物理。实际上他用两年的时间,加上暑期的学习,他把三个系的课程全部学完了,而且可以从三个系任何一个系获得学位,但是最后他是选择了植物学。而且是以全优的成绩在1927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毕业生毕业于植物系,获得了学士学位。 但获得学士学位以后,他要进入研究生院,当时在美国的哈佛大学,还有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三所大学是植物学做生理学最著名的,但是选择哪一所大学呢?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它这个是专门培养研究生,而且在他的学业上又有一个转折,那么从植物生理学进入了普通生物学,以及生物力能学。也就是说,是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一个转变,这个对他在明尼苏达打下的基础,那么他后来到了哈佛大学做博士后。 那么汤佩松在留美期间,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也就是说,在1932年,汤佩松在植物体内首先发现了细胞色素氧化酶。那么在1933年,他提出了在活体在细胞中测定呼吸速率和养分压的关系的公式。这些结果出版在当时的升华学和生理学的教科书中,至今仍然被常引用。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