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地震之地震的基本常识及预警

讲师风采
石耀霖
讲师简介:
石耀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44年生于广西桂林。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视频简介:
地震,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措施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地震的话会给人们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漫谈一下。地震的话就是,通俗一点说,岩石受到构造作用产生力,力超过它的强度那么就是地震了。那么地震开始发生的地方叫震源,但是实际上一个大的地震的话,从震源也可以延伸十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所以是一个很大的断层破裂,但最初开始发生的一点叫做震源。震源,地面上对的的话就叫震中。一般来说的话,这个震源上面的话,震中的话,也就是烈度最大,就是破坏程度最大的地方,但也不见得个个都如此。那么谈到地震还有两个最常用的,一个是震级,一个是烈度。 震级是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烈度是反映你所在地受到的破坏的程度,所以有一些评估的表格,感兴趣的同学上网上一查就可以看到了。那么不同的震级相当多少吨TNT炸药,这个相当能量是多少焦耳,那么这个都有一些表格,我们也不细看了。那么非地震专业同学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震级,还有我们国家报的震级有时候报的有时候又变了,跟国外的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话,应该是有一些这方面的常识。那么地震发生的时候的话,我们有体波,就是有震波,像最上面的一个,震动方向和波传动方向同样的。那么还有S波,它震动的方向是上下的,但波的传播是水平的。如果在波射到界面上的时候,干涉叠加还可以形成所谓面波,就像这是一种面波,叫做 Rayleigh 波,这种面波叫做 Love 波,面波的特点,是地表的话,这个震荡是比较大,越往下,是震动比较小,你看这个底下几乎没有变,上面很大。这个是水平震动的也是这样,上面的话水平震动,随着深度的话很激烈,这个看起来好像上下,其实是左右在震动。 我们根据记录到的波的振幅的大小的话,就可以确定地震的震级,一般的地震仪说原理有一个摆,摆有一个惯性,实际上不动的,但是在地动的时候,地和摆相对就运动,我们一边拉着直走,我们随着地一起动,看着好像摆在摆动,就记下了一个地震的。典型的记录图,对地下震的地震就这样的记录图,第一个到的是P波,P-Wave,第二个到的是S-Wave,一个S波。怎么根据这个记录的大小去记录大小,我们先看一下是近震的还是远震的,因为两个波形很不一样,近震的我们根据S波的最大振幅来定它的地震的大小,远震的就前头的P波,这个S波都很小,很不明显了,所以往往后头看这个大的,并不是跟那个大的不对应了,这实际上是面波了,我们根据面波的振幅,而且要考虑它的周期,选一般选20秒周期的面波来定它的震级,那么这是R1,R1是地震传过来的面波,R2是沿着地球另一侧传过来的面波,R1传过来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就叫R3,R2传到这以后又到地球又绕了一圈就是R4,所以这是地震波的一些基本特点。那么就发现了一个特定的地震,随着距离越远,记录到的S波的最大振幅就越小,我们可以叫它虚线,如果我们记到的一个地震,也在不同距离台上有一些惯性资料,比它低,说明震级比较低,比它低。如果记录的振幅都比它标准的要大,说明我们这个地震震级比较大。所以震级就是S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减去一个参考的数,那么就是震级。 有一个地震,我们知道它离这里多远,量了它的振幅是多大,画上一条杠,那么这里就0、1、2、3、4,就定出一个震级来了,这就把那个公式简单的以算图的形式表示。这种的话一般是局部的,叫Inter Core的,区域的这种震级叫ML,但是在地球的话,是有一个液态的核,就不能传播P波,那么又有一个固态的核,就又可以传播P波了。所以真正P波,另外因为底下的波数比较快,地上波数比较慢,所以波不是走直线的,而是拐着弯走的,就是一边是泥泽,一边是大陆,你虽然是直线距离最短,但是你要跑的最快,你是先从泥地上跑到马路上,从马路跑过去再跑回踩一段泥,跑的很快。大自然是聪明的,总是选择时间最短的路径,所以波是这样传播的。但是即使这样,到这个距离以后呢,因为有液体存在,S波不能在液体里传播,所以这里的话就会有P波、S波的影区,直达的P波、S波的影区了。所以的话,你如果在这里发生一个地震,你说要再用S波定震级,根本就没有S波了。如果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用别的波,像我们远的地震,面波比较发育,我们就需要用面波去定震级,那么基本原理也是一样的,要用一定周期的面波的振幅,对数减去一个参考值,那么就得到我们面波的震级。那么类似的体波,远震的体波也可以有类似的需求。 那么,还有一种震级是根据力学上意义,就是它地震的时候有一个错动,释放了多少力距,就叫距震级,这有物理力学意义的描述它大小的。那么,第一个地震的话,我们说一个地震,就有一个震级那就最好了,我们不论什么方法去定,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这个距震级作为标准的话,那么你用一个ML局部震级的话,定到6级多以上的话,它就会有一个叫震级的饱和,就哪怕发生了一个9级地震,但是你用一个区域震级这个ML定的话,最大的话也就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