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黎阳的设想与实现

讲师风采
肖波
讲师简介:
肖波,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视频简介: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的贡献。本集视频中你将看到,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波为你讲诉其公司的设想与实现。他们企业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他们的信息化工作又有怎样成就。敬请关注本集视频,看他们有怎样的设想,又是如何实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天会更好。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谢谢唐秘书长给这个机会来做一个报告。刚才听了冯总的非常专业、非常精彩的一个讲演很受启发,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的报告可能专业性比较低,我主要想借这个机会把企业的情况跟各位介绍一下,我看来的有全国各地的一些专家。另外把我们企业的信息化这些工作做个汇报。 首先,我们公司中航工业下面的发动机板块的黎阳公司,我们的企业就在贵州。我们现在企业老厂是在平坝,在图上的右下角的那个平坝的位置,这个是一个三线工厂,有几个分厂,有几个地域的分厂来组成。我们新的厂区在贵阳,大家看到右边这边是我们新的厂区就在贵阳金阳那个新区市政府的北边,总共我们新的厂区是一个崭新的一个平台。那么建成以后将成为中国发动机行业里面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厂,那么黎阳公司这三间工厂。我们在贵州4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主要相对来说国家的投入还是比较小,所以我们的基础条件还是比较薄弱。但是黎阳公司也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对我们飞机的主机厂,包括我们成飞、沈飞,还有各家配套的发动机也生产了相当多的数量,也承担了国家很多的重大发动机工程任务。所以这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是整个航空里面目前在发动机的领域里面获得国家奖项是最高的一个厂家,然后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是一个三大跨越,就是我们顿书记到贵州来了之后对我们黎阳做了很好的规划,这一个三大跨越就是我们有一个三线国企向现代企业的跨越,我们也要提倡结束三线的独立的工矿区,建立这种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且是军工的上市。我们还要产品跨代发展,由我们二代发动机向三代的整机的跨越发展。我们整个发展空间也由这种三线的山区工厂向中新城市的这种资源更好的地区来发展,这是整个公司的框架,还是以技术和产品为特征来支撑我们整个企业的架构,有开发的系统、研究的系统,还有生产的单元。 那么在新的贵阳新的产业基地,我们总的规划是两千亩,那么涵盖和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生产和实验的区域。产品的未来发展就是二代发动机向三代发动机整机的一个跨越发展,还有三代零部件向四五代零部件制造的一个发展,将实现军民燃这么一个三足鼎立的更好的一个体系。发展的定位,我们是中小推力发动机的研发生产,还有一些优势的制造的能力,包括我们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叶片的生产基地。还有我们的版汉的结构件,那么大家可能对中国的发动机行业多少有一些了解,可能这张图就是中国发动机大致的一个现在规划的分布。红的点,总部我们是在北京,那么东北的有大推力的发动机,在东南主要是商用的发动机。我们在贵阳这边黎阳公司主要是中小推力的发动机,还有在湖南是涡轴、涡浆发动机的。那么我们这个市场定位主要是五类先进的战斗机,还有高级教练机、高端的无人机,还有轻型的燃气能机,还有未来在空天。因为中小推力的发动机它未来的实用性可能更广,因为未来的战争的模式就是一个信息化和无人化对航空装备的一个引领。所以它对这种中小推力的发动机它的需求比以前更大,比大推力的可能趋势更加明显。这是我们的市场定位以后产品。 这个企业的情况简单介绍一点这个,那么我再来汇报一下信息化的需求和我们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想法。因为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差,尤其是在我们中航工业的这个环境里面我们相当于起步晚一点,技术也比较差。也借这个机会,各位专家下面能多给我们一些提示和点拨。 现在总共的信息化的发展对整个工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一个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影响,影响到不光是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更对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我们这种离散型的装备制造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这个工业的组织模式,生产的组织模式、观念、手段、方法、工具都有了深刻的一些,条件也都有非常大的改变。那么最大的趋势号召就是咱们十八大提出的氧化深度融合,尤其是对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很大。所以提出一个我们感觉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这么一个发展的话,信息化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而且有信息化所支撑的创新体系和它的研发体系可能是最根本的一个变革,我深刻体会到比如说我们华为它十几万人的企业它没有一家制造工厂,它七万多人都在研发,也是采用共同的平台跨国家的一个体系。那么它的整个研发体系跟我们传统的想象是大不一样,所以它的业务是全覆盖的。那么这种信息化的集成、共享和协同对工业来说是影响非常巨大,所以信息化,我们想它对我们企业来说必将对我们战略的抉择、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科研活动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相当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中航工业现在也在贯彻落实“两融、三新、五化个万亿”这个战略,那么这个战略在中国的航空各个成员单位、各个科研院所和生产工厂也要推广大力的协同制造和发展。对我们企业来说,企业的这个三大跨越所需要的这个企业的内生动力,也需要这种信息化的支撑。尤其是我们这种相对基础弱一些的这种企业来说更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