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地理漫谈(一)

讲师风采
陈溥
高级工程师
讲师简介:
陈溥,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热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发表各类作品250余万字。发表《扫描北京》系列丛书(《皇城遗韵》、《紫禁逝影》、《崇宣旧迹》)等。
视频简介:
对于老北京的大街、胡同、四合院和城门陈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从“太平仓:毛家湾传奇”讲到“阜成门内大街:一街看尽七百年”,最后讲到“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时,他说元大都的胡同完好保留至今的有多少?流传下当时元朝名称的有多少?从元、明、清、民国直到当代,一直有文献可查的胡同有多少?一些研究北京地理的专家认为,这样的胡同在北京只有一条,这就是砖塔胡同,它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想首先,应该衷心的感谢国家图书馆。在开讲以前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来这里办讲座的呢,应该说都是各方面的、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所讲的呢,都是他们学习研究了一生的成果,或者就是他们终生的职业,但是我有点不同,我学的是化学,干了二十多年的化工生产和研究,又搞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所以我的职业本身,和北京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几十年来呢,我又确实一直非常热爱北京,一直在研读,在学习北京,这样应该说和我的经历有些关系。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和家人一块儿来到北京的,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六十年一个甲子了,我来北京的时候,还不满十岁,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已经在西安、郑州、南阳、洛河、徐州、南京、长沙、南昌等等,很多大小不同的城市居住过,因此,我好像对居住的环境,对城市的特点,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敏感,每到一地我赶紧催着家人,带我去看当地的名胜古迹,我也尽自己所能到处转,就想了解,想对比一下,各个城市,各个环境之间的特点不同,到了北京以后呢,这种比较观察的兴趣就更浓烈了,因为北京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我就经常去转胡同,看不同的门楼、门帘、门墩等等。当时我家住在宣武门外校场口,我每次到宣武门、到西单去,都会在达智桥那碰到一个院落,这个院落不像是一般民居,而更像一个小庙,后来我就向当地的老人打听,最后知道这是明朝忠臣杨继盛的住宅,杨继盛曾经冒死上书皇帝,揭露严嵩的十大罪行,后来反倒被严嵩关进了监狱惨遭杀害,到了清朝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祠堂,专门是吊唁杨继盛,后来我又知道,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千名举子的公车上书活动也是在这个院落进行的。当时我已经在历史课上学了戊戌变法,知道戊戌变法的筹备工作就在我家家门口进行,我感到特别吃惊,后来我又知道像康有为住在菜市口南边的米市胡同,梁启超住在粉房琉璃街,谭嗣同住在北半截胡同,都离我家不远,我一次次走进他们的故居,仿佛一次次走进历史,我感到北京确实是太博大、太精深、太深邃了,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的研读北京,好好的认识北京。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