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自己之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

讲师风采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
讲师简介:
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著名教育学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
视频简介:
熊老师认为经营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在此基础上,熊老师进一步为各种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鼓励大家要充满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各位大家上午好!今天这个话题叫做经营自己之道,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话题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牵扯到人生这个很大的话题,我想就是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及我所了解的大学生的一些情况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们进行一些交流,不一定适合每个同学,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够就是说用所有的同一个方法去面对所有的同学,因此我想只是给大家一点启示或者说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一些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的同学要经营自己的话,实际上首先面临一个难题是认识自己。但我觉得要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今天在我们这个环境中,很难认识清楚自己,就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就业率,实际上就很不清晰。其实今天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其实我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很关注一个话题,就是每个学校它的就业率是多少。比如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加北大、清华或者是某个学校的招生咨询会,然后就会问老师,你这个专业就业率多少,这个老师说我们这个专业相当好99%。另外一个学校,包括北京吉利大学,它也会告诉你,我们这个专业99.2%。同学们都觉得这个专业情况特别好,但是进了大学之后,然后老师马上告诉大家,同学们,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你们一定要注意好好学习。同学就搞不清楚了,我究竟是相信当时招生咨询的,还是相信你们现在告诉我的。 那么同样像今年我们大学生就业,2009级大学生就业面临金融危机,大家都觉得就业形势非常艰难,然后觉得很困惑,很痛苦。然后没想到我们的教育部在今年7月初发布一个数据,说我们6月底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68%,仅比去年低2个百分点。而我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个数据是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4%。但是另外一个民间机构,麦可思,他们发布的数据是到6月底,我们大学生的就业率本科生只有40%,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只有33%,那我相信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同学告诉我们,有的班24个同学,只有两个学生就业,但是他们号称80%,甚至90%就业。我在上海,我知道有很多的学校公布的就业率是90%多,实际上这个就业率却让我们大家面临着一个特别不明确的一个环境,所以说我们信息不充分,因为任何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没有充分的信息我们怎么能了解我们的准确定位呢。所以这是第一点,就是我们整个的就业信息不太充分。 第二个,实际上认识自己第二大难题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是有问题的,首先谈我们的人才观念。我们人才观念现在很多的大学新生,不清楚你们进入大学之后你是进入是名牌大学,或者说是我们一般的普通的大学,再就是我们高职高专,你怎么样来评价你是个优秀人才,在长期以来我们的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就是两个,一个是学校,第二个加分数。学校看你的身份,分数看你的成绩,如果说是名校,对成绩好的同学你就是优秀学生,如果说是一般学校,加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你就是一个很一般的学生。如果差学校再加上一个比较差的成绩,你就绝对是差生。就是这样一个对应,对不对,所以说我们实际上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我们都是这样一个过程过来的。名牌小学、名牌初中、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然后进入现在的大学。如果“985”再加上一个好成绩,你就是个好同学,这样的对应对不对。实际上这样的一个对应就使得我们只看重我们的身份,而不一定就是在乎我们内在的能力,因此我一直说有的同学动不动就说我是哪一个学校毕业的,实际上这就是受到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人才观念的作用,就是我们以为我来自名校,我就是好同学,其实不然,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观念的话,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如果说大学进入高职高专,那基本上我们就不是人才了,我们经常说我们现在的学生,一旦进入高职高专就感到低人一等。为什么低人一等,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到了这个学校里面就不行了,所以说这个人才观念实际上误导很多人。 再一个就是教育观,教育观现在也影响我们对所有同学的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面培养的同学,除了说刚才讲的就是我们以学校这样的一个身份,加上我们自己的这个成绩,来评价一个优秀生之外,在整个教育里面我们现在也是对教育分门别类的,我们总以为进入普通高校,就比我们一般职业高校好,进入一个名牌大学,就比一般普通学校好。再一个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体系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他都是一个听话或者说是一个服从,来评价这个同学是不是优秀,听话的学生在中学的时候是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你顺从老师说套话、说空话的学生也是好学生。但实际上有个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没有一个个性,也没有自己的兴趣,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现在很多同学真的很难认识自己,我们大学新生我们不清楚,你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有多少是亲自到大学里面去听过这个招生咨询会的,亲自填过自己的高考志愿表的?我说是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