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空间科技(四)

讲师风采
吴季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
讲师简介:
吴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国防科工局科技委成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1年任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卫星有效载荷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和总指挥……
视频简介:
本段进入论坛的讨论环节,戚发轫、郭宝柱、吴季一起就同学们的问题展开讨论。他们发挥长者风范,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的作者解答,戚发轫真诚、朴实的长者之风令现场同学颇为感动;郭宝柱则带领同学们走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主战场,并以实现中国人百年以来的强国之梦与大家共勉;吴季与同学分享了他每天都在实践的温总理的寄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吴季:刚才简单回顾了一下50年来空间科学一些重点的例子,非常不全面,但是我想主要是为了激励大家能够看到一些现象。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空间科学的发展。当然首先我们还要谈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刚才戚院士已经讲到了,1970年4月24日,我们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73公斤。为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做出贡献的最主要的科学家刚才戚院士讲到了,包括钱老,赵九章先生,和孙家栋院士。孙家栋院士现在也是我们国家最高科学奖的获得者。他在1968年以后接手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一直把它送上天。 在加加林之后我们国家载人航天算做第二个里程碑,因为人造卫星是第一个里程碑,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第二个里程碑就是把杨利伟送到了太空。当然虽然我们是在42年之后,但是我们有很多非常独特的技术。再有一个我们并没有参与美苏争霸,当时中国的国力也不允许,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参与美苏争霸,我们载人航天的起步仅仅是1992年才开始起步的。从1992年到2003年我们从无到有也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人的安全的天地往返,并且杨利伟在太空待了二十四小时,也非常非常不容易。王永志是工程总师,我应该把戚老总也放上,因为戚老总是探测器,是飞船的总师,当然还有我们的杨利伟。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之后我们国家实施了第一个空间,也不是在这之后,在同期吧,我们国家实施了第一个空间科学计划。大家讲到,刚才我也讲到空间科学它是有一个独特的定义的,不是什么卫星都能叫科学卫星,它主要是要为科学家提供数据,要产生研究成果,这就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同时也是个国际合作计划,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也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奖励。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六点的联合探测研究地球的磁层。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个磁层它实际上是在动态的变化的,动态变化当卫星在飞的时候,过一个边界的时候,这个信号就会有涨落,如果你这个是死的,是静态的,你也知道这个边界在这儿;但是如果是动态的话,你不知道是因为时间在变还是空间在变,所以必须要用多点来进行探测。所以这六点探测是对地球空间进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我们国家第三个里程碑实际上是深空探测,这个实际上我们是建立了深空探测基础,达到了月球,月球应该说还是处在地球的引力场之内。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我们也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这应该也可以算作一个空间探索和空间科学的计划。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