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大革命纪念地的故事(一)

讲师风采
刘岳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讲师简介:
刘岳,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视频简介: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中国北京市市内沙滩北街,为北京大学老校舍之一,原名为“京师大学堂”,建于1918年。红楼外型是工字形,共有4层。大楼全身由红砖砌成,故称红楼。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展览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918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五四大衔,为“工”字形四层红砖楼,建于1918年8月,是当时北京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学楼。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以后,延聘陈独秀、李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刘岳:今天我们就讲这个东方红,北京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的故事。 第一个遗志,北大红楼。这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的要谈。一会我们要细致讲。 第二个,樱桃沟,就是在北京植物园里面,植物园里面往西北方向走樱桃沟,这是当年12.9运动时期北平的学生组织军事夏令营进行活动的地方。那现在有纪念碑、纪念亭,还有一些抗日石刻。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卢沟桥,这个不用多介绍了,大伙儿都知道。 第四个双清别墅。是党中央毛主席在1949年进驻到这里,在这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划建立新中国。 第五个天安门。天安门大伙儿可能非常熟悉,今天我们讲一下天安门背后的故事。 下面我开始讲第一个就是北大红楼。这个照片一个是北大红楼现在的样子,一个是北大红楼过去的旧影。北大红楼,北京大学的红楼。但是这个红楼不是指现在北京大学,现在海淀那个北京大学过去是燕京大学的旧址,我们现在讲这个北大红楼是在沙滩五四大街那儿,咱们东城的同志可能知道,在沙滩那个北大红楼。实际上北京大学红楼是1918年建成的,当时它采取的是一种西洋建筑风格,它通体都是红砖。在当时那个年代,在北京都是一片灰色建筑或者是红色的宫墙、黄色的琉璃瓦这种建筑色彩当中,北大红楼还是很特殊的,雄踞一方,所以大伙儿就把它叫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当时建成以后是北京大学校本部和图书馆文科学生在这儿上学,红楼的后面是一个操场,后来就变成那个操场上经常有一些重大的活动民主广场北大红楼。北大红楼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或者是党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看这三个人,蔡元培。蔡元培在1917年做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当校长之后这个人比较开明,他的办学思想就是兼容并蓄,持各种观点的教授、各种流派,只要是你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到学校里来任教。举个例子,你比如说当时有一个教授叫做辜鸿铭,可能大伙儿有的听说过,在咱们东城那个,现在叫柏树胡同曾经住过。辜鸿铭是南洋人,是个混血儿。他从小生活在英国,英语很好。但是这个人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研究,打扮也很特殊。什么打扮?到北京大学第一次上课戴一个瓜皮帽,留着辫子,清朝不都是留辫子吗?他那个时候还留着辫子。辫子里面,梳辫子吧,辫子里面还有那个红的丝线绳,你看这个长袍马褂,他是混血儿有点西洋人的样子,所以大家觉得仿佛这是一个怪物来了。可是他的英文底子很好,上课以后用多种语言讲课,学生一下就傻了。他实际属于那种比较守旧势力,他有很多奇谈怪论。 比如他说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他说好比是一个茶壶配五个茶碗,没有听说一个茶碗配五个茶壶的。这是他的一些怪论。当时欧洲人说,说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必须要看看辜鸿铭,这就是这么一个人,也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当教授。 还有李大钊,咱们不用说了也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主任。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毛主席把他赞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这也在这儿当教授。这样你看在蔡元培的思想上,北京大学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汇。 咱们讲一讲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比较完整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人,他不是第一个说马克思主义的,他是第一个完整的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李大钊的照片,上面这是李大钊在北大红楼里面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现在我们看是复原的办公室,在北大红楼一层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有这个复原办公室。在这个办公室里面成立了北京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前两天电视台做节目还说能不能报道一下第一个党支部,他们想第一个党支部是不是在哪个山里面或者是学校里面,或者是工厂里面?我说北京的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儿,第一个党支部三个成员:李大钊、张申府,还有张国焘。1920年的10月在这儿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支部,这就是我们北京的第一个党支部。这三个人,李大钊我不用多说了,大家都非常清楚,他写了很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本身又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主任,包括很多学生。 第二个人张申府。张申府当时也是在北京大学工作,他这个人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当时在法国大学里面当教授,介绍周恩来入党。但是他后来离开了共产党,他也没有到国民党里面去,就是做学问了。 第三个人就是张国焘。年纪大一点的同志都知道一提到张国焘就是一坏人,不是破坏抗战,就是在根据地推行极左路线,后来还叛党跑到国民党那儿去了在戴笠手下干事。但是早期,张国焘还是一个很积极的进步青年,而且在早期北京共产党的组织里面他还是起了一定作用。北京当时有两个人参加一大,就是北平共产党组织代表有两个人参加一大,一个是张国焘,一个就是刘任静,这是咱们说一下北京大学里面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以后三个人,比较少。后来又吸收了一些人,这些人就是后来被吸收进来的一些最早的这一批共产党员加入共产党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