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及政策走向(一)

讲师风采
刘玉珠
中国文化部产业司司长
讲师简介:
刘玉珠,中国文化部产业司司长。
视频简介:
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叫法不尽相同,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娱乐业,欧洲叫文化产业,亚洲国家大多数叫文化产业,也有的叫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台湾叫创意产业。不管叫什么,文化产业在国际上都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陆也叫文化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指标的设计,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开展的文化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最近三年可以讲文化部和北京市的联系是相当紧密。我们知道文化部和北京市有一个关于战略合作协议,这协议方面就是说原来北京市是蔡赴朝负责,现在是卢伟负责,文化部是欧阳坚,这个具体的联络人就是我,北京市政府的总联络人是侯玉兰,所以说这三年来我每个月至少在北京参加一次到几次的活动,给大家通报这个情况也是应尽之责。 关于文化产业的情况,北京面大一点,叫文化创业产业。可以讲我还是参与的比较早的,那个时候至少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北京市政府就提出来发展文化产业,当时钱光裴我们几个一起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参加了北京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构想,国内外的情况。我们几个人在怀柔应该说是比较早的当时在全国那时候文化产业还是不被认可的情况下,因为北京市当时几个领导我也不认识,为什么找到我呢,是因为我在市场文化管理局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因为有我写的一篇东西,那时候在文化市长的发展需要就写了一篇《我国应该注意发展文化产业》,这个是1996年写的。 那时候对文化市场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对文化产业的提议更早了一点,后来还是比较有内容的,所以登在内部文稿上。那时候正好是在怀柔,中宣部组织一个会议,也是像我们这么都人,那次我们领导带着半开玩笑的把我批评了。我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什么关系,第二个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是什么关系,第三个文化产业和党的领导是什么关系。说这个我看了你这篇文章,这几个问题你没有回答。我当时说我的前提啊只是在发展文化市场的时候,文化市场的繁荣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要使文化市场的秩序得到规范,那么现在已经到了要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文化产业,我想市场想要繁荣和规范也是不现实的。 我说这些都是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的。因为当时比较熟所以带有半调侃性的。但实际上就说明那个时候对文化产业这个提法,特别是我们宣传口对这个可能还并不是太认识。也正是因为这一篇文章才能被北京市的有关领导看到了,当时讨论北京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说让我参加。 那么可以讲近三年来我觉得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业产业上我觉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觉得首先是领导,就是市委和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现在就是说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了,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是空前的。在这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已经是一种自觉了。北京对于所辖区在规划上进行功能界定,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平谷、石景山把娱乐、游戏作为重点,四大城区主要是演艺、娱乐,怀柔、通州是影视、艺术。之所以这么肯定北京的这些做法,因为现在在文化产业这方面有点“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势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盲目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北京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保持头脑清醒,在规划时做得很科学,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点应该是全国学习和借鉴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