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

讲师风采
叶笃初
教授、政治学家、党章研究学者
讲师简介:
叶笃初,政治学家,党章研究学者。197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工作,担任教授。1994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受命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章修改的文字起草和前期准备工作。
视频简介: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党员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叶笃初教授对胡锦涛的此番讲话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读,对我们新时期的党建反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个通告就是在自己的内部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不仅有一个口号,而且还有行动表示。那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有多少人了呢?在党的五次代表大会前夕,在发表1926年这个文件的时候,已经有300多人。也就是说大家所熟悉的不到50个人的这么一个党,这个时候已经有300多人了。 后来从北伐战争开始,到党的“五大”,也就是1927年,我们的党员人数达到了6万。可见这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党的诞生,它的言论,它的宣传,它的实际行动和它的实践的努力是完全一致的。就在我刚才说到的通告文件正式的规定把党的贪污分子洗刷出党。这就是当年的习惯,当年的一个时髦语言,就是把党内出现的贪污分子洗刷出党。而且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如果留了他们就会使党腐化,就会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这种认识,这种决心,这样一种态度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感到非常值得珍惜。所以历史的遗存对于我们现代人都是很重要的,我们有许多事情常常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当然我们同时更重视现实,新鲜的经验。 随后在党的五次代表大会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门机关,就叫中央监察委员会。大家现在习惯性的叫的中共中央这个机关,它的正式名称是叫中央委员会,从有党以来就是如此。我要向各位说明的就是在1927年的时候,选举中央委员会的同时,也选举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就是第一个自主的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对于自己内部的不良现象,包括腐败以及包庇贪污腐败和贪污腐化分子的人要执行纪律。这给我们的财富和欣慰就是当年的《党章》通过之后,就接着选出了一个监察机关,那个机关就叫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它选出的正式委员是七个人,就是在6万左右的党员推选出来的代表当中推举了七个人为中央监察委员,三个候补委员,这就是十个人的组成。 党的“五大”之后,由于反革命势力的破坏,造成了革命的大失败,牺牲非常的大。而让我们既钦佩又不得不感叹的是,这十个委员无一例外地都在跟反对势力的斗争中先后的牺牲了,没有一个逃跑的,没有一个叛变的。这就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最初体系当中它有机关,它有这样的一批勇士。 我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跟腐败水火不相容的,这是历史,这是一个铁证,至今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历史的印象和记忆。在革命高潮之后随着就是低潮,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来都认为自己要跟各种不良现象,包括我们现在常常说的消极腐败现象做坚决的斗争,这是一个传统。 以上就是讲的建党最初的时候。北伐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反动派屠杀,特别是工农分子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迫害,造成了血流遍地的结果。但是中国共产党意志非常的坚定,它的代表人物以及所有共产党人都先后分别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了力所能及的斗争。 (二)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和对腐败分子的毫不留情 下面要讲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从井冈山一直到延安时期。这个时期从20年代跨越30年代,一直到40年代的前五年,共产党对自己的宗旨,对打击腐败分子毫不留情的决心和实践始终不渝。所以我强调战争年代我们培养了或者说形成了很好的作风,后来就总结成为“三大作风。“三大作风”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影响了,同时也凝聚了几代人。虽然这个期间在战争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共产党人只剩下几万人。 当然,在战争年代很正确的数字是很难的,但是在报道和各种遗存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到达延安的时候,共产党人大约只有1万多人。当然事实上还有一些共产党人分散在其他的一些山区或者是山头或者是在偏僻的角落里。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困难处境,这样的残酷斗争的时候历来如此。但是即便在这么艰难的境况下,对于党内的不良现象,腐败变质现象却是绝对的毫不留情。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