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四)

讲师风采
叶笃初
教授、政治学家、党章研究学者
讲师简介:
叶笃初,政治学家,党章研究学者。197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工作,担任教授。1994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受命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章修改的文字起草和前期准备工作。
视频简介: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党员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叶笃初教授对胡锦涛的此番讲话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读,对我们新时期的党建反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确实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出现了这个情况,但是要知道改革开放是必须的,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会进步,带来了使我们富有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模式。大家知道从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限制,遇到很多困难,经济发展在很多条件下显得很脆弱,所以一遇上大的灾难、灾害就闹到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严重程度。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口,而且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但是确实也又使腐败泛起,这个是个根源。 党在这方面保持了清醒的态度,而且对于腐败采取了一个方针,这就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个方针的提出,在相当长的时期煞住了一些坏风或者叫歪风,但是还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毕竟这是一个新情况,新事物,党需要在经验当中,在实践经验当中获得一个新的认识或者是新的经验。所以,这个危害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于是今天我们就看到腐败,包括贪污,包括其他的种种经济犯罪,包括领导干部当中的各种道德败坏的各种恶性、不良现象就都出现了。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努力,找到一个更好的,更有效的,更能够取得成果,并且能够使成果巩固起来的路子和办法。 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开始怀疑改革开放要不要搞,搞不搞得下去?我们的答复是要搞,一定要搞下去。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个现象而放弃了我们改革开放和走市场经济的这个路子。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证明,在最初期我们改革开放起步的那个时候和市场经济最初走出前三步的时候,我们的整个经济面貌,社会的发展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举轻轻重的地位都得益于我们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但是,不管怎样,对于腐败现象的泛滥我们都是要做出努力的。所以这就出现了另外一段时间,就是提出了从战略上,方针上要有一个新的反腐倡廉的道路。 (二)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战略 我们从80年代中期和末期逐渐认识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正确的。经济建设和惩治腐败同步发展,当时二者能够起到互相衬托互相推进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就是在治理方面,还要从更根本的,更深层的地方入手。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党风有根本的好转,使党和群众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不管是解决党风问题也好,解决腐败问题也好,我们都要从更深刻的治本入手,这样就提出了“八个字”的方针,这就是在80年代最后的两年间到9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新方针。就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种制度,这种提法的意义就是一方面使党风得到根本的好转,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另外就是让反腐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内避免许多领域产生腐败蔓延,这就叫做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治了标。同时我们着手治本,这就叫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在90年代初获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个期间使有些涉及立法的案件或者是一些有关的部门,在反腐败的强烈风暴当中终于得到了一些遏制。但是大家知道这种治本的道路相对来说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必定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于是一直到了1993年,中共中央纪委会议上,就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持之以恒,要靠教育,还要靠法制。所以随后的许多年中不断做的就是这种努力。我们要处理的案子,有时候甚至是专门的机关,或者是专门作为处理危机案件的工作力量,都喘不过气来,意思就是说任务很重,负担很重,但是毕竟还是要走下去。我们更多的是要着手于治本,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