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上)

讲师风采
林喆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反腐研究专家
讲师简介:
林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反腐研究专家。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的法权哲学》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文有《法学应……
视频简介:
一个政府要让人民满意,必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多年来,我们坚持在政府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反腐倡廉的要求,加强政府改革建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注重抓好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求索网。今天我讲的话题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家可能对一段往事非常熟悉,那是1945年国民党参政员黄炎培在延安和毛泽东的一段对话。当时黄炎培问毛泽东,中共如何跳出由胜而衰而往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笑着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一条新路,这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能够避免政府人息政往。 毛泽东说这句话,到今天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党一直在寻找着避免历史周期律的古往今来的领袖们所经常犯的一个错误,这条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找到了。它可以有三大段话来加以概括,第一段话就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第二段话就是十四纲要中提出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证。第三段话,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进行呢?我在研究中发现,权力它具有几个特点,其中两大特点,第一是权力具有可交换性,因为它是一种外在性的能力,它是可以被拿出来交换的。第二个特点是权力本身具有不平等性,它是由命令到服从的轨道运行。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权力本身有一种内在的异化的机制,变异的机制,只要对权力不加制约,它都无一例外的会走向反面,会发生膨胀,会导致公权私用,权钱交换,权色交换,权权交换。这样就必须对权力加以制约。 怎么制约呢?这就是十七大的报告里面提出来的,让它在阳光下运行。因为在阳光下,一切都是很亮堂的,没有阴影,没有四角,一切都暴露在世人面前。在这个时候要做一点小动作,要有猫腻就很困难。 那么最近温家宝总理写了一篇论文,登在《求是》杂志上。题目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怎么运行?第一就是要加强政府的制度建设,比如现在我们能管住干部的有两个重要的规章制度,干部能感觉到它存在身边。一个是收入申报制度,第二个是年终考核制度。干部还能认真的对待一下,但是这两项制度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没有发现过问题,落马的那么多的官员,没有哪一个是因为这两项制度而落马,发现不了问题的制度本身一定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那么它存在什么样的缺陷呢?我们先看收入申报制度,收入申报制度至少少了好几个环节。第一,比如说它没有审核环节,官员把申报表填好了以后,就把它收走了,没有审核环节。没有审核,就会出现瞒报,漏报,谎报现象。第二没有公示环节,那就少了一个监督。第三没有惩治环节,国外的像韩国要瞒报要进行惩治的,像美国也是官员如果迟报不报都会受到处分。 那我们再来看年终考核制度,它也少了几个环节。第一是没有咨询环节,我在人民网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曾经问我,这个咨询环节怎么交涉,我说这个很简单,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主持人,等到干部述职述联之后,主持人就说现在开始咨询,那么就有了咨询环节。2010年的时候,我到湛江去参加九位市委书记和区委书记的述职述联,就是公开招聘的在网上。我比别的环节多一个环节,就是我要进行点评。 当时主持人就说现在开始述职,大家都不做声,我就想既然我提出来的,我就来提问。我就问其中的一个市委书记,我说你今天讲的很好,你讲到了你在去年这一年你注意到了种种问题,不仅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有文体活动等等,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但是有一点你讲的过程中,我不太了解,就是说你去年动迁了一个村庄,请问在动迁之前你经过听政没有。他一下子傻了,他没想到这个问题,言顾左右而言它。我说很清楚,你没有经过听政,后来这一天的考核,而且当场公示考核结果。这个也是弥补了多年来我们在年终考核中不公示结果,不现场公示结果的这个漏写,他们公示了结果,这一天就他没有通过。后来出来的时候,他在后头追着我说,林教授,我们交流一下。 我说你呀,他说我没有去听政,因为所有的人都同意。我说你这是误区,你以为听政是多数人的意见,错了。听政主要听少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都摆在那个地方,我们都知道。但是正是少数人的意见的存在,就有一种隐患,突发事件都是由少数人挑起的。我们如果知道了少数人在想什么,我们就会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防患于未然。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