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开新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

讲师风采
田应奎
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讲师简介:
田应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我国宏观经济及社会政治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著作7部。近年来在中央党校省部班和地厅班、以及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班。
视频简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田应奎教授在此深入浅出地全面解析了经济会议的各项指标政策,对研究当前经济走向,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3、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第三个收入分配问题,就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国家统计局去年抽样调查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和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总共13.2万户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2103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5919元。城乡居民家庭年收入相差3.6倍,把城乡居民按20%五等份进行分类分析,城市五等份最低20%年人均收入7605元,最高20%的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1158元。而相对应的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最低20%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1870元,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多元。最高2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通过城乡居民的最高最低收入的测算,城镇居民41000最高年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最低年收入进行比较,年收入相差22倍。通过这个倍数来反映,目前中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中央政府提出了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最低20%人群的低收入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问题,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表现为部分社会成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关于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需要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我国社会成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研究。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研究方法,就是通过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结构比例来分析目前我国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强度和烈度问题。 比如1978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量达到21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21.88元。当时储蓄存款结构是20%的最高存款客户占总存款的70%,剩下80%的存款和客户只占总存款的30%。也就是说在1978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存款结构就有二七分化。去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了30万亿人民币,人均储蓄存款22000元。储蓄存款结构,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结构是一个没有公布的数据,虽然这些数字在各大商业银行的数据库都存在,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公布,我们只能去估算。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结构15%的最高存款客户,其存款总量占总存款大约占到85%,剩下85%的存款客户仅占全国储蓄存款的15%,这是全国平均数。有一些省居民储蓄存款达到了这样的比例结构,即10%的最高存款客户,即存款总量占总存款的90%以上。不管怎么测算,目前中国通过居民储蓄存款来测算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由于储蓄存款财富表现包括住房、汽车进入家庭,社会成员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 4、贫富分化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贫富分化问题。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国家搞市场经济,只要允许私人所有制存在,这个国家必然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事实上,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对社会进步未必是一个坏事。关键是这种贫富分化的差度不能超过绝大多数的容忍程度,这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国家出现了两种人,一种人叫富人,一种人叫穷人,关键是穷人的问题谁去管。也就是说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如果其数量规模越来越庞大,其经济越来越恶化的话,那么它带来的社会政治应该将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我们国家贫富分化从最反面的角度来讲,贫困问题是最棘手和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国际上关于贫富分化,贫困问题,有一个世界银行的标准概念,叫绝对贫困人口。按世界银行现行标准规定,一个人每天生活费支出达不到1.25美元或者是达不到2美元世界银行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去年年底,世界总人口69.3亿人,世界银行估算每天生活费支出达不到1.25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全球大约有10亿。每天生活费支出达不到2美元,绝对贫困标准的人口大约有25亿。欧盟现行标准,欧盟规定,一个欧洲公民个人年收入达不到欧盟年人均收入60%者为绝对贫困人口,欧盟估算去年年底欧盟总人口的9%到15%为绝对贫困人口。美国现行贫困标准,全美有八条指导线。美国联邦政府规定,个人单身年收入达不到10830美元为绝对贫困人口。三口人年收入达不到18310美元为绝对贫困人口。八口人家庭年收入达不到37010美元,为绝对贫困人口。去年年底,美国绝对贫困人口大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4.3%,有4380万人。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