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开新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

讲师风采
田应奎
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讲师简介:
田应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我国宏观经济及社会政治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著作7部。近年来在中央党校省部班和地厅班、以及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班。
视频简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田应奎教授在此深入浅出地全面解析了经济会议的各项指标政策,对研究当前经济走向,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当前,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下面我们着重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这两个关键点来分析。 (一)结构调整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这四大结构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目前,需求、产业、城乡、区域结构四大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很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1、需求结构调整 从需求结构调整的角度来分析,1952年,中国需求结构的构成,消费占GDP总量的78.9%,投资占经济总量的22.3%,净出口是负的1.2%。到1980年消费仍然占GDP总量的71.8%,投资占GDP总量的26.4%,净出口占GDP总量的1.8%。也就是说1980年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投资需求的拉动。 去年,消费增长占GDP增量的36.8%,投资增长占去年GDP增量的54%,去年我们国家的净出口占经济GDP增量的9.2%。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需求结构的调整,关键是要提高消费比重,消费中尤其是居民消费的比重,也就是说没有消费比重的持续增长,那么中国经济要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很困难。所以我们当前面临的需求机构的调整的战略增长,就是如何提高居民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问题,说到底是增加居民收入问题,所以从收入的角度来讲,待会儿我们从收入的角度来讲居民消费如何提高的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个,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在加速。1952年中国GDP总量679亿元人民币,第一产业占GDP总量的51%,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21%,第三产业占GDP的28%。1950年,1952年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到1978年第一产业占GDP总量的28%,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48%,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24%。从1978年开始,我们测算,到去年中国的第一产业占GDP总量降低到10%,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47%,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43%。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总量中农业产值占比越来越低,现在已经降到10%左右的水平。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来看,当一个国家在第一产业的产值占经济总量下降到10%以内的时候,一般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农业产业的贡献率,提升中国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所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重心应该在建立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尤其是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技型、生产型服务业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将是中国明年“十二五”期间及其未来中国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战略点。 3、城乡结构调整 第三个结构调整,就是城乡结构调整。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194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5.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占11%。当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是11%;197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了9.6亿,城镇人口占18%;2010年,去年中国大陆总人口13.41亿人,城乡总人口各占50%,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0%。提醒大家,现在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的测算标准用的是居住地的概念,我们国家统计局规定,一个中国公民在一个地方连续居住超过六个月以上即为本地居民,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城乡居民的概念不是户籍统计概念,而是居住的概念。有关部门预测,到2049年年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我们国家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时候,到那时候,中国的城镇人口最好的结构比例应该占到总人口的70%,也就是说40年以后,中国人口总量的70%在城镇居住,30%在农村居住,这个城乡结构国际上公认一般是比较合理的结构。像目前的法国,70%法国公民在城市居住,30%的法国公民在农村居住。 目前中国工业化加速带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所谓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就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成长的奥秘。欧美国家之所以经济增长长期难以保持高速度,根本原因就是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很难有大的投资和需求拉动来拉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期,关键就在于中国的工业化,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期,所以借助目前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期,我们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讲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