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医人士与琴学的关系(一)

讲师风采
范煜梅
老师
讲师简介:
范煜梅,蜀派琴人,同等重要国学网站创始人。1987年师从蜀派古琴传人曾成伟先生学琴,二十多年操缦不辍,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视频简介:
琴学理论和中医养生观可谓颇有相通之处,同源于包容性及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例如,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上看,古琴的外表就蕴含了天文地理、社会关系之种种,乃天地宇宙之缩影,古琴的创制包含了天地、人事、阴阳、律历等道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开始题目说的是琴学史上的中医师,那么郑教授就说,范老师能不能讲一下刚才讲的那些内容。我说可以啊。所以在做文稿的时候我觉得可以改一下我们大的方向,就是要改到中医理论、中医人士与琴学的关系。 那么我们首先要说琴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学来说呢,中医那两个地方,那两个部分是很清楚的。第一,琴学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琴人。琴人就会有中医师存在,我能够看见的就是在中医史上有建树,然后呢又进入琴学史的人,第一个就是谁?陶弘景。写《神农本草》。那么陶弘景弹琴的记载是见于正史。 第二部分,琴学第二部分是古琴音乐。我们听到的这些古琴的作品琴歌、琴曲、琴瑟合奏的还有什么琴箫合奏的,那古琴音乐作品呢有的出自于中医师的创作,刚才我说的那首就是中医师的创作。 第三部分,琴论。琴论的话他们有,但是这个东西是专业性太强了,不跟中医同学再多做解释了。 第四部分是琴瑟的意义。这个从古到今,从周礼开始古琴跟其他的音乐形式或者是其他的艺术门类不一样的地方,它有它自己全套的琴瑟礼仪,弹琴怎么弹,在宫廷里面怎么弹、在居家的时候怎么弹,公开场合是怎么弹,怎么来听,还有一些就是要求,从《周礼》开始,《周礼》、《仪礼》、《礼记》,到了汉,蔡邕给他女儿蔡文姬写的《女训》,就讲琴礼仪。还有《颜氏家训》里面也要触及到,唐朝的话也有,唐宋,后来都越来越细,越来越什么,一个是越来越细,另外它要求越来越多。 第五琴社组织。我们今天受北中医的素食环保协会的邀请来做这个讲座,那他是一个社团组织,琴社组织就是什么?琴瑟。琴瑟最早记录的是到明末,到清初,那后来就是清朝,再后来就是,现在我们,我不知道北中医有没有古琴瑟,北京的有一些大学或者是全国的其他大学是有古琴瑟的,这是琴社组织。 那么琴社活动,当年的琴社活动他可以在《礼乐》里面出现,可以在居家里面出现,后来它有专门的什么呢,包括在汉末的时候,有人写了一本书,里面就讲出游的时候带琴出去,他弹有什么的优势。 那到了明朝的话他就有专门供琴人之间相互交流的琴雅集。那个是琴社活动的一种。到了现代,网上也可以大家共享,通过网络来。 第七,这就是和中医交集的那一部分,琴乐律。 第八,琴器及琴社活动的器物。琴器肯定是要跟中医相关联的一种乐器。因为它是中国音乐的一个根源。 第九是琴文。琴文,只要以古琴为题材的所有的文体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这是我因为要来做这次讲座,所以我就只把《素问》这块的81篇粗略的看了一下,摘了第70篇和第71篇。涉及到音律这一块。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