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五)行侠仗义的……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黑旋风李逵这样一个杀人如麻,令人发指的这样一个天杀星,为什么几百年来却深得读者的喜爱,这其中的玄机究竟是什么,鲍鹏山先生为什么会说“水浒传描写的那个时代需要这个杀气腾腾的李逵”,难道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吗,而一直在历史和小说中传说的柴进的那个“誓书铁券”在真正的历史究竟是否确有其物,更多精彩请看本视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画外音]在上一讲中鲍鹏山先生颠覆了李逵在无数读者心目中梁山好汉的形象,说他是个残忍、冷血的杀星。这样的一个令人发指的天杀星为什么几百年来却偏偏深得读者的喜爱?这其中的玄机究竟是什么?鲍鹏山先生为什么又会说,《水浒传》中的那个时代需要李逵。难道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吗?而一直在历史和小说中传说的柴进的那个“誓书铁券”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确有其物?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副教授,在李逵与柴进的一段传奇中,揭开笼罩在李逵身上的层层迷团,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rt;》李逵系列之行侠仗义的李逵。 [鲍鹏山]我们在上一讲里面讲到,李逵是一个杀星,是一个非常残忍、凶狠、嗜血的这么一个人物。但是说到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问题了,实际上我们说,在阅读《水浒》的时候,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感性上的一种感觉,就是李逵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人物,历来的读者都非常喜欢李逵。所以这个地方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反差,一个残忍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会喜欢他?我们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并不是很困难,答案有时候非常简单,因为李逵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恶的世界,是一个凶徒横行,弱者受欺,权力主宰一切,小民易虐的时代。就是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李逵这样的杀星。 有一个概念,叫带气生存。那么在这儿,我们可以简单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带气生存,我要做一个说明。假如一个社会,总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总是有人压迫人,有人剥削人,强者暴弱,众者欺寡,总是强者制定规则,弱者被动无奈去接受,强者通吃,弱者无告,那么广大的弱者,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在无法反抗的情况之下,只能够压抑着怒火,只能够带着满腔的怨气,很压抑地的生存。那么我把这种状况,就叫做“带气生存”,《水浒》所反应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存的状态。 比如说在朝廷,有了高俅,王进就不得不逃,林冲就九死一生。在市井,有了镇关西,有了泼皮牛二,那金翠莲就暗无天日,杨志就只能再入囚牢。在官场,像花荣,像雷横要受上司的气,甚至在家里面,我们也说要受老婆的气。杨雄、武大在家不受老婆的气吗?那么全国的老百姓呢?又都要受皇帝和朝廷的气。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受气的时间长了,忍的太久了,人们总要发泄。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浒》就是作者的发泄之作,我们在读《水浒》的时候,实际上是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们读者这样读,我们读的时候,也这样充满快意,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代气生存。我们总得要找一个出气的地方。《水浒》就是让我们老百姓出气的。 [画外音]看到这里,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凶残的李逵,给我们带来什么快乐。那么究竟是怎样特别的原因让鲍鹏山先生认为《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需要李逵呢? [鲍鹏山]上一讲我们讲到了李逵杀死了小衙内,逼着朱仝上山,那么朱仝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有李逵在山上,我就不上梁山。后来柴进弄了一条权益之计,那好,你们上梁山去,李逵就不上山了,在我的庄上待着吧。于是李逵在柴进的庄上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只见一个人带着一封信,火急火燎地到了柴进的庄园上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柴进有一个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无儿无女。高唐州现任的知府叫高廉,高廉是什么人呢?是东京高太尉的叔伯兄弟。那么高廉到了高唐州做知府之后,依仗着他哥哥在朝廷上的权势,在高唐州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还不仅他无所不为,他是一窝子的人无所不为。他带来一个妻舅叫殷天锡,这个殷天锡是一个小青年,年纪虽小,但是又依仗着他姐夫的权利在高唐州也是横行害人。所以我们来看看,整个国家的结构,高太尉在朝廷作恶,高廉在州府作恶,殷天锡在市井作恶。这个世道,我们找不到没有一个坏人的地方。 那么这个殷天锡听说柴皇城家里面的后花园很漂亮,他就觉得只要在高唐州,只要是漂亮的地方,我想要那都是我的,听说这个柴皇城家的后花园漂亮,他就带上三二十个不法之徒,游手好闲之徒,就径直闯入了柴皇城家的后花园,一看,果然漂亮,那既然漂亮怎么办?好,马上命令,你们一家搬出去,我来住,给你三天期限。你说天下,这个事情真是做的岂有此理。但是我们说,这样的事情,固然是岂有此理。但是常常是怎么样呢?是既有此事,偏有此事,常有此事。只要这个社会有权利来主宰一切,这种事情永远都会发生,而且是普遍地在发生。 那这个柴皇城当然不愿意,自己家里住得好好的,别人勒令他搬出去。而且柴皇城也有所依仗的地方,他就对这个殷天锡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赐给我们的丹书铁券,诸人不许欺侮,你如何敢,夺占我的住宅,赶我老小那里去?”可是这个殷天锡哪里听得别人辩解,喝令手下的人,把柴皇城一顿殴打,所以你别看这殷天锡只是一个小青年,只是一个小流氓,但是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中流氓——知府,朝廷还有一个大流氓——太尉,他也是有依仗的。所以这件事情很有典型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