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六)李逵之死

讲师风采
鲍鹏山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讲师简介: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
视频简介:
黑旋风李逵,在《水浒传》的后半部中总是时隐时现,伴随在梁山头领宋江的左右,直到水浒传的最终宋江也一直认为李逵有衷心、无头脑、有赤胆、无心机,是一个非常适合做自己心腹的手下,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宋江最为器重的手下,为什么却成为梁上一百零八将中最敢和领导宋江叫板的异类,而在水浒传后半部中这个一百零八将好汉云集的梁山大集体,却遭到了鲍鹏山先生前所未有的批判,这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究竟是为什么,在水浒传后半部中……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画外音]黑旋风李逵在《水浒传》的后半部中,总是时隐时现,伴随在梁山头领宋江的左右。直到《水浒传》的最终宋江也一直认为李逵有忠心,无头脑;有赤胆,无心计,是一个非常适合做自己心腹的手下。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宋江最为器重的手下,为什么却成为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最敢和领导宋江叫板的异类。而在《水浒传》后半部中,这个一百零八好汉云集的梁山大集体却遭到了鲍鹏山先生前所未有的批判。这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究竟是因为什么?在《水浒传》后半部中,始终对宋江忠心耿耿,肝脑涂地的李逵为什么却恰恰是被宋江的一杯毒酒,送上了无比凄凉的黄泉之路。究竟是怎样不可告人的原因让宋江这样一个口口声声说着兄弟情义的人,要对如此忠心的手下,下如此毒手?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副教授,撕开水泊梁山的表面繁荣,揭示忠义背后的世道人心,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rt;》李逵系列大结局之李逵之死。 [鲍鹏山]梁山很多的英雄在上梁山之前都是活色生香的,都是很生猛的,都是生龙活虎的、个性鲜明的、栩栩如生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英雄一旦上了梁山,一旦加入了梁山的大集体,马上就淹没在集体之中。一个一个都没有了光彩,一个一个都没有了个性,一个一个都没有了自己个人的表现,没了。这个现象实际上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些极具反抗性的人物为什么在新的集体里面就不在反抗了?恰恰相反,表现出来的是极端的服从。他们以前,在原来的生活里面可以说是不受一点的欺压和委屈。但是上了梁山之后,他们个个都委曲求全,惟命是从,这个现象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简单地说,梁山这个集体声称是道德的化身,梁山好汉对这样的集体就会丧失警惕性。在得到这个集体给我们的所谓保护和安全的同时,我们就会交出自己的权力,取消我们的个性,用服从来换来这个集体对我们的接纳。梁山好汉上梁山,实际上就是这样一条路。 但是,在梁山里面我们还是很惊讶地发现了一个特例,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李逵。李逵是一个在集体之中又能够保证不被集体同化,顽强地保持着自己个性的一个人物。李逵是一个很难被体制化的一个人物。那我这样讲,大家就可能会觉得李逵是不是比其他的人更富有自我意识?是不是有更自觉的保护个性的意识?不是这样。李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因为李逵是一个社会化不完全的人。也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李逵是一个很大程度上的自然人,他是一个社会化不完全的人。那么这就有意思了,在一个组织很严密,纪律很严明的集体里面,有一个完全不理解、不接受社会规则的自然人,那一定是很有趣的,一定会发生很有趣的事。 事实上我们说《水浒》后半部中,一大半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来自于李逵。《水浒》后半部都是一些宏大的集体的宏大叙事。那么在这样一个沉闷的叙事里面,只要李逵出场,那我们的节日就来了。李逵一举手,一投足,一说话,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说在《水浒》108个人里面,最有心机的大概是非宋江莫属了,而最没有头脑的也大概非李逵莫属了。但是很有意思是什么呢?《水浒》偏偏老是写李逵打量着宋江,猜测宋江,怀疑宋江。让一个最杠头杠脑的人偏偏用他那个笨脑袋、笨头脑,把一个城府极深、机谋极多的人往坏里想,往歪里想。这本身就是《水浒》的一个看点,就是它有意思,有趣味的地方。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