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upply Chain ……

讲师风采
黎建强
讲师简介:
黎建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运筹与运输工程博士。2006年中国十大管理学界大师之一、亚洲危机与风险管理协会会长。并自2005年起兼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视频简介:
对MNC优化问题,最早的讨论限于在一国的不同地区,认为集中决策是最优选择(Hishleifer,1956)。之后问题扩展到不同国家,同时将问题简化为MNC应该采用集中决策模式还是分散决策模式(Horst,1971)。 随后的20年中,学者们就该问题进行争论。部分学者支持集中决策(Hishleifer,1956)。部分学者则支持分散决策(Marshak,1959)。 该争论的最新进展提出MNC在战略……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出现的一些问题,动态竞价、收益管理都是供应链里面后盾的问题。刚才说的品牌管理是现在比较热门的研究题目,品牌管理,为什么人家到了星巴克愿意15块钱买一杯咖啡喝?成本只有5毛钱,他是不是为了喝一杯咖啡呢?15块钱的星巴克的咖啡成本只有5毛钱,服务5毛钱,他买一种享受,买一种品牌很可能就要10块钱。“星巴克”的品牌它要收10块钱的品牌费用。你会看到整个供应链里面从原材料开始到最后交到消费者手中,每一个环节,开始生产、开始仓库、开始,开始零售,最后到了消费者手中,每一块的毛利率都不一样,越后面的越低,为什么? 今天我们中国号称是“生产大国”,每一个人都愿意把我们的生产线放在中国用我们的,没想到从供应链的角度看我们的毛利是最低的,10块钱的生产出厂价很可能成本要9.8元,你赚5毛钱。如果说越接近顾客的时候它的毛利最高的,为什么?它卖品牌。所以香港的,利丰集团,它的网站会说我是供应链管理公司,我们没有生产商,我们没有生产基地,我就是接了订单以后把订单分给不同的生产,同时我还是个购买商,在全世界购买到最便宜的原材料送到西藏的工厂然后生产,那个就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最核心的部分。做得很成功,等一下我们会尝试介绍的问题。 最近我到上海去访问的总部,那个副总裁跟我是十几年的好朋友,他告诉我说实际上利丰集团最近已经重组改制了,它在利丰集团里面在五年前成立了一家LF,利丰的简称LF,做什么呢?在美国是专门收购品牌,在欧洲成立一家公司叫做LF也是收购品牌,利用五年时间收购了300多个品牌。收购品牌后有些品牌可以重组,就好像我们买了股票一样投资组合,把最精彩的、最适合的几个品牌组合起来,像两年前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叫做利和它独立上市,里面大概有十个品牌是男装的品牌,都是他们过去几年收购回来的品牌,这样它就可以做一个品牌。有了品牌以后可以筹集资金,也可以打击不同的市场。去年开始LF成立了一家LF亚洲,利丰亚洲,把总部放在上海。 在国内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收购品牌,第二件事是把过去收购好的品牌透过这个打进中国。你在中国大陆,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很高级的一些商场里看到很多欧洲的品牌也是利丰收购的,男装还有或者是一些日本品牌它们都是被利丰收购的,它有很多收购的方式,譬如说它只收购品牌,但是它没有里面的,还是用原来的公司的生产线,或者收购品牌只是负责亚洲的经营权,或者是合作方式,收购部分的品牌等等。它所谓的“收购”,收购合并也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很多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市场。利丰它还是供应链管理公司,但是它的重点不放在“生产”这个部分,不放在这个部分,它放在品牌管理这个部分。你等一下会看到利丰作为一个公司,百年老店它开始的时候是一八几年,最早是香港的一个贸易公司,贸易做什么呢?把那些烟花、烟火、炮仗从大陆运到香港去,或者把外国的东西运到中国大陆,最早的把圆珠笔运到大陆去的是他们的一家公司,利丰在当年一八几年是作为一个广州总部。 后来它转型了,把重点放在香港那边去,所以从1937年从广州再搬回香港,开始是做贸易,把中国大陆的东西透过这样的一个贸易形式运到香港去。从1937年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小渔村,香港现在的人口是720万,1950年,1949年解放的时候香港人口是没到50万,1937年很可能香港的人口就是20来万、十几万。当年英国跟清朝政府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打仗?如果从历史的原因是英国运鸦片到中国大陆去,然后人家林则徐烧了鸦片,打了起来,清朝政府打输了,打输怎么办?割让香港,当时李鸿章作为总督他说南方随便要,那种小地方无所谓了,随便割。从1897年由于《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政府,割让100年,为什么有一个1997年的回归?就是100年到了,是这样的一个背景。当时虽然是割让,实际上没有海关,那些人也是随便进出,贸易也是透过不同的形式来做的。当时1937年利丰在香港成立了,把广州的总部搬到香港去。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