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峰会议--全……

讲师风采
宋洪远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讲师简介:
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科学中国人"称号,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参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工作文件的起草工作,是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之一。承担……
视频简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党对这一任务目标也是相当重视,那么十八大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的发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什么呢?下面请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先生为我们做详细的讲解。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农产品的价格长的像眉毛,那么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农业真正的价格长的像头发,头发比眉毛长得快,这样的空间一压缩,就使得农业的直接效益就下降了。农业的直接效益下降,就使得我们家庭经营的收入要保持持续增长,这个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比方说农民工,那么一个是本身的这种文化水平就不高,就需要培训,需要提高,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呢?面临一个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转型,反过来对我们的就业这个转型就会有要求。你原来干的事都是传统产业的,现在他突然不干,传统产业不走了那你要,要转行,转行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能力问题。这个时候你的就业创业能力恐怕要见长,那么这个事件就使得供给性收入快速增长。 第三个,我们这几年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转移性收入,一块是财产的收入。转移性收入在近年农民收入占8%,那么还有一部分收入占4.1%。两个加起来11.1%。这11.1%以前啊很大一块,大,大多是我们的政策,比方说农业。那么这个政策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制定这些政策有没有可实用性;再一个,同样的政策随着生产发展,它的教育性。那么这两个作用结果使得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也面临着挑战。这是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一个,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利益结构,这个时候要保证好农民权益,要加强农民得瑟社会管理。比方说农村人口大量转移了,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那么空心村的出现同时就出现了农村社区的稳定性,同样是农民,你现在大学生和小学生,强势和弱势,差距比较大。华西村这个村,一年的人均收入(30多个亿)去年的旅游收入是三个亿。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市有没有这样的?有没有这么多?没有。那么江苏呢?江苏的南京村也是个村,去年发奖金一家一斤白银,天天一家黄金,你怎么办?村跟村是一样,但是同质性降低了,差别很大的,这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分化。 第二个,就是农民利益结构也分化了,有的农民进城了,过去都在农村,都在一样生活,然后没有什么对比,现在跑完以后就发现,原来是这样。这个之后乡亲之间,成员之间,社区之间,社区人员乡区组织之间利益冲突就多了。 那么第三一个就是基金组织。基金组织是自组织,社会组织发育不够。 还有一个,农民素质的提高它带来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民族意识大大增加了,在这样三个意识增长的情况下,你再采取原有的管理办法也废了。所以这个是我们面临的第四个问题。 第五一个,就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了,更主要的是需求也多样化了,这个时候你要繁荣发展农村的文化,这个要求也提高了。比方说一方面,在农村有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提高,文化的产业发展缓慢,那么农村文化的服务总量跟形式也是越来越高。在农村,你看讲文化讲来讲去还是重复那几个事,城市就是多样化了。另外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多样化了,这个时候对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发展又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农业的生态恶化,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污染加重,在农村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依然粗放,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这污染到农村去排。那么农村自身也有生活垃圾的问题,集中居住了,就出现。这样对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那么我们的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就面临这样六个问题的挑战。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