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五)遏楚尊王(下)

讲师风采
李山
讲师简介: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齐桓公在召陵会盟后,要回得经过陈和郑的国土,粮草得有。这时,陈国出了个辕涛涂,想办法阻拦这事,觉得自己势力单薄,找郑国大臣申侯,二人商量,国军队要走交界,我们得出血呀,给齐桓公献计,因为他好大喜功。给他出个主意,让他从召陵出发向东走。有许多小国家,向北走,东夷,也有不少国家,显耀一下威风,不是好事?齐桓公好大喜功,就答应了。申侯站出来,说这哪儿行呀?不行,八国出来多少天了?疲惫了,后勤跟不上,遇到……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两条,楚国使臣文化并不落后,辞令也丰富,就说了,不供苞茅,是我们的责任,至于说周昭王死了,你去间汉水。实际上是机智,但是这正好落入管仲下怀。楚是封邦,间题是不尊王,这次能够成功,就是要他尊王。周昭王到底怎么死的,不重要了。楚国使者开始承认不进贡是错的。这也是楚审时度势的考虑,要打起来,即使胜,在自己国土上,也无胜可言。齐国继续前进,楚国派屈完大夫来接触。屈完来了,跟管仲谈,谈的是这些内容。齐桓公撤了。屈完代表楚国与齐盟约,中心一条是重新尊王。《史记》记载,后来真进贡了,把周王感动了。甚至把祭祀时的胙肉分给楚国。楚国人一来,周王也乐了。尊王终于达到了。另一条是改变楚国的进攻方向与方式。过去是动刀弄枪,现在通婚了。进攻方略是向东,向淮水流域了。中原诸侯得以喘气了。这是盟约的实效。齐桓公带着屈完检阅部队,打仗不是出于本意,是为了先君。因为你们不尊王,希望我们一起尊王,说得含蓄。屈完说,能接纳楚国君主,感激不尽。齐桓公得意,说自己军队攻无不取,屈完就说,如果是德政,诸侯就听,如果动武力,我们可以干一千的。这话说得也是软中有硬,不卑不亢。这次没打,其实齐国未必能稳操胜券。管仲更多地用的是政治。只要尊王,秩序恢复就可以了。整个争霸过程中,这是一次大的胜利。所以齐桓公的霸业没有动刀枪。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