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传奇(七)商祖白圭(上)

讲师风采
李晓
讲师简介:
李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日本北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
视频简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白圭的大商人,他不仅通过商业的经营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还总结了自己的商业实践,形成了一套商业理论。同时白圭还公开授徒,开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学院”。后世遵循他这些理论的商人,在经商中都有很好的收获。那么,白圭的商业理论究竟是什么呢?李晓认为主要是12个字,这12个字是什么呢?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其中有八个字,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八字秘诀”,那另外有四个字可以称之为是“四字箴言……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白圭的大商人,他不仅通过商业的经营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还总结了自己的商业实践,形成了一套商业理论。同时白圭还公开授徒,开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学院”。后世遵循他这些理论的商人,在经商中都有很好的收获。那么,白圭的商业理论究竟是什么呢?那么,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光,白圭的商业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又有什么价值呢?) 秦末时,督道县驻扎不少军队,储存了许多粮草。一天,有消息说刘邦军队打进了咸阳,子婴投降了,秦帝国瓦解了。地方官与军队四散而逃。无政府状态下,仓库 无主,当地人纷纷抢金银财宝,几乎洗劫一空。粮仓却无人问津。一般人看粮食不如金银值钱。况且战争时期这个也不好带。这时一个姓任的管理员独具慧眼,任氏 懂得一个道理,是人总要吃饭,粮最重要,他带领空人挖地窖,运过来藏了起来。 秦灭亡后,楚汉四年战争,粮食少,土地荒芜,粮价上涨,那些有金银的得买粮食了,任氏就卖了一批又一批,金银都进了他家。他成了当时有名的大富豪。这种做 法有什么道理呢?战国时白圭有商业哲理,叫“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任氏正是如此,他人不粮食时我要,等到他人需要时,我高价卖掉,正是“人弃我取,人取 我与”。 (白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白圭叫丹,周国人,今天河南洛阳人,是这种理念的提出者也是大力实践者,他从事粮与蚕丝的买卖。当时富商都不屑于这个,他们做的是奢侈品与资源类产品的买 卖。对象当然是有钱人。非常赚钱,利润高。像吕不韦当年支持异人,后当上相国那是真正的风险投资家。曾请教父亲种地,父亲说利不过十倍,玉石利不过百倍。 可见玉石这样的买卖利润高。资源类像盐业朱砂矿铁矿这些应用广,要吃盐,要用工具,赚钱也容易。但生产受限制,进入门槛高,没资本不行,利润就更高。 相比之下,粮食与蚕丝就不一样,对象是没多少钱的人。赚得也不多。资本少也可以搞,就赚得辛苦。白圭从事的正是这个。人弃我取。“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 出取帛絮,予之食”,粮食丰收了,就大量买进库存,这时,把蚕丝漆卖出去,春天大量买进蚕丝,把粮食卖出去,每个季节都有买有卖。借此他成为大商人。他被 尊为商祖。“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都学习他的商业理念。更因为他是当时商业理论的集大成者。把儒道法思想融为一体,并开办商业教育,开办了最早的商学 院,被奉为商祖,当之无愧。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