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传奇(三)鲍叔识人(上)

讲师风采
李晓
讲师简介:
李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日本北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
视频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管鲍之交,它是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交情。这个成语让两个人青史留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说起这两个人,管仲的名气远远大于鲍叔牙,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正是由于被人们忽略的鲍叔牙,才让管仲名垂青史。其实这两个人最初的身份都是商人,就是在经商做买卖的过程中,两人成就了一段佳话。那么在管鲍之交的过程中,鲍叔牙到底做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管鲍之交,它是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交情。这个成语让两个人青史留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说起这两个人,管仲的 名气远远大于鲍叔牙,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正是由于被人们忽略的鲍叔牙,才让管仲名垂青史。其 实这两个人最初的身份都是商人,就是在经商做买卖的过程中,两人成就了一段佳话。那么在管鲍之交的过程中,鲍叔牙到底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友谊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他们为什么经商?管仲祖上曾是贵族,到他时已败落。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鲍叔牙是同乡,家境好些,比他大两岁,小时一起读书,是发小。 司马迁说过:“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未业,贫者之资也。”搞农业不如从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妇女刺绣不如开个店来得快。当时许多穷人都想从商来改变贫困。官仲也参与其中。 管鲍之交不是因为发小的感情基础,而是经商时禁受了三个考验:一是多拿多占,管仲回忆时谈过:“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 我贫也。”管仲分红时,要多拿,有人看不下去了,有人跟鲍叔牙说了,鲍就解释说,他家里穷,有老母,就让他多拿点吧。后来史学研究,这搞的是最早的合伙制企业。这是今天股份制就是从这儿发展起来的。鲍叔牙出的钱更多些,本应该他多拿利,但是相反,管仲多拿多占,一般人可能受不了,但是鲍叔牙理解他,这不是贪,是家里穷,这样的伙伴好。这是第一个考验。第二个考验是越办越糟。管仲后来回忆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管仲越管越赔,鲍叔牙没有怪他,认为是时机不利,人无能为力。非常理解他。第三个考验依然与经商有关,是负贩受辱。“吾尝与鲍叔负贩于南阳,吾尝三辱于市,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欲有所明也。”两人曾到南阳去经商,当地人欺负他们,管仲每次受气总忍着。鲍叔牙也同样理解,不吃眼前亏。后来甚至三次做官三次罢免, 鲍叔牙也认为他只是没好机遇。后来一起去打仗,管仲总是落后,撤退时跑得却快,鲍叔牙认为他只是家里边有老母亲。前三件事是与利益相关,是实有其事,更是对管鲍之交的最大考验。鲍叔牙都认为有因,为什么他眼光与众不同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