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六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三字经》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是以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基础的,春夏秋冬为四时,东西南北为四方,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古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呢?古人是如何发明了水火金木土这五个基本元素,又是怎样以水火金木土的相生相克,形成了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的,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都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五行学说常常跟迷信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画外音]《三字经》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是以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基础的,春夏秋冬为四时,东西南北为四方,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古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呢?古人是如何发明了水火金木土这五个基本元素,又是怎样以水火金木土的相生相克,形成了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的,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都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五行学说常常跟迷信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六集。 上一讲的《三字经》,我们主要讲了三开头的两句话,接下来的《三字经》就是“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那《三字经》也在进行一种常识性的教育,教给孩子,首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有四个时节,那么这四个时节呢,是不停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应乎中这三个字,里边到底蕴含着多少的深意,是不是像我们大家认为的,“应乎中”嘛, 对照中间东西南北,咱们都明白,你还唠叨什么呢?我不是唠叨,这里面的确有值得解释的东西,这里边的“中”,“应乎中”的“中”,大家真的都理解了吗?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意思?问大家,我们都中国人,很多人会讲,中国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嘛,对吗?不全对,中国的一个主要的含义,或者说相当主要的含义,是说我们这个国家居于世界之中,这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一个观感,他认为我就在世界中间,而到了战国的时候,古代的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有了进步,就出现了另外一种说法,还是跟“四”有关的,叫四极,四个极端,四个极边,到头了,哪四极呢?东方大海、西方流沙、北方千里冰雪、南方千里炎火,炎火就是熊熊大火,非常热的地方,这叫四极,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对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了解,那是随着中外交流史的推进,一步步增加的。 [画外音]远古时期的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地球,刚刚开始探索认知,古人以为地球是方的,而我们中国人就居住在地球的中央,但是古人判定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却是正确的,而且一直延用到今天,那么古人是怎么判断出这四个方向的呢? 那么我又要有一个问题,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没有问题,谁都知道,古人最早确定的是哪个方向?古人最早确定的是东西向,为什么古人最早确定东西向?他不确定南北向呢?我们去看汉字,我们要写繁体的汉字,如果大家能写篆文更好,当然我不能要求大家会写甲骨文,我也不会写,“東”,大家看到吗?一个日一个木,正是太阳从树上冉冉升起,古代的自然环境,当然比今天要好,郁郁葱葱,到处都是森林,所以古人一看,太阳怎么从树上升起了?还每天都从那里升起,固定的嘛,好,所以把它定为东,那么古代人跟着太阳的轨迹看,每天差不多的时候,从西边落下去了,而在古代的汉字,西这个字当然用我们今天的写法是看不出来,在甲骨文当中西是什么样子呢?西就是一只倦鸟,很疲倦的一只鸟,在树上歇息,这就是西,西有点歪的,好像迷迷糊糊要睡着了,这是东西。相对着,我们才定下南北。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应乎中”这么三个字,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诸位,这个例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北京城做例子,我们就能明白,什么叫“应乎中”,北京城的中心在哪里啊?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哪里啊?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哪里啊?在皇帝宝座,皇帝这个宝座是放在太和殿的正中间的,都是“应乎中”,对应着中间,相应北京有四城,东西南北城,这大家都知道,那么四正四隅还有八个庙堂,东西南北有什么?天地日月四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当然还有一个社稷坛,那是另外的一个设置,这样的一个结构,就表明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思想受《三字经》所表达出来的这个意思的影响有多深,“应乎中”在古人心目当中重要性有多大,我给大家接着举个例子,还是举太和殿的例子,还是举皇帝宝座的例子,大家如果到太和殿去参观,现在都是开放的,大家稍微把头抬上看看,上面是个巨大的蟠龙藻井,一个井,里面有龙,龙嘴里衔着一颗大球,当然你愿意把它叫珠子也可以,因为它的意思就是龙戏珠,一颗珠子,非常吉祥,这个珠子的下面就是皇帝宝座,非常准的,也就是皇帝的御头,不是吃的芋头,是皇帝的御头,就应该是对着这个珠子,一点不能差,按照古人信念,如果偏差了要出大事,是不是说说的呢? 不知道,反正一直有这个说法,袁世凯当皇帝洪宪,袁世凯呢,往这个宝座上一坐,抬头一看,哎哟,那么大个球,他心里有点虚,袁世凯这皇帝当的心里有点虚,他怕什么呢,他怕这个球掉下来把自己那个袁大头给砸了,他外号叫袁大头嘛,你的头再大也顶不住这颗珠,所以他就叫人把宝座往后移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