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五集(上)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数数,先得把数给数明白了,你数不明白数你折腾什么呀,所以《三字经》并不像大家想的好像中国是个人文大国,一开始就应该学点古字,没那个,一开始先给我数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这些字先给数明白了,这里边难道还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吗?就为什么《三字经》开始教大家数数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画外音]在前几期的节目当中,钱文忠教授为我们揭示了《三字经》中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和我们一起重温了古代日常礼仪规范和一连串生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明白如话的叙述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我们发现《三字经》的以上部分强调的只是有关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的概括介绍,那么作为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接下来要教给孩子们哪些具体的知识呢,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国人最该掌握的学问是什么呢?在不分学科和课程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而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还蕴含着什么样的传统思想?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副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五集。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数数,先得把数给数明白了,你数不明白数你折腾什么呀,所以《三字经》并不像大家想的好像中国是个人文大国,一开始就应该学点古字,没那个,一开始先给我数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这些字先给数明白了,这里边难道还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吗?就为什么《三字经》开始教大家数数呢? 这不是应该的吗?是应该的,但是里面还有道理,什么道理呢?数学的教育本来就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的教育,还有接着我们要看到,自然知识方面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按照古代的规矩,贵族子弟六岁入学,这是有规矩的在古代,只要是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一入学首先就要学的数学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数字,第二东南西北中这样的方位,这是必须要学的,到了八岁,传统中国就必须掌握四则运算,跟今天比也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岁,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三年级,就必须学四则运算,而周秦时代、秦朝以前,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有六艺之说,也就是六门功课,分六门功课要教的,哪六门呢?“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礼仪,各种礼节;乐、音乐,你要学各种乐器;射、射箭;御、驾车,等于得有一个驾照;小学生就开始学着赶马车,书、写字,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数、数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周奏时代开始规定,六艺,数,虽然在六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这绝对不等于说数在传统中国的教育当中地位最低,不对的,为什么说他不对?《三字经》大家都看明白了,一开始就数数,把数数明白了以后,《三字经》接下来讲什么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