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路径(上……

讲师风采
丁元竹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讲师简介:
丁元竹,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志愿者服务理论探索先行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政策、公共政策、发展战略。
视频简介:
什么是社会体制?为什么在当前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要加快社会体制的改革?认识不正确,把握不准确,就谈不上能很好地确定社会建设重心所在,就很难真正有效地加快中国社会建设的步伐。本课程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为大家讲解以下三点内容:把握社会体制的内涵和外延;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路径》。主要想讲三个问题:一、把握社会体制的内涵和外延。二、加强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三、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一、把握社会体制的内涵和外延 (一)社会体制 1.社会体制的内涵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把握社会体制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来理解社会体制?我个人认为社会体制包括它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看社会体制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模式,它以利益格局和参与方式为边界条件,通过志愿机制来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个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组织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发展。那么,我刚才讲到社会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它的边界和它的机制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志愿机制这样一个人们自愿的、不为报酬的来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参与社会建设。怎么来激发人们的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那就要创造一个边界条件,这个条件我把它定义为利益格局,也就是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下人们才能够感觉到平等、公平,才能够积极关心社会事务。第二是它的参与方式,这个参与方式主要是指公众能够有条件、有机会、参与到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利益的各种决策中去,只有大家认为社会是自己的事情、参与社会事务是个人和大家的事情的时候大家才会关心社会事务,所以,我把这两个作为边界条件。 正像大家看到的,我们现在提出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是基于对市场体制的认识,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在基于市场体制的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来社会体制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经历一个过程的,大约有30多年,我们慢慢的知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有两个边界条件。一个边界条件必须产权明确、产权明晰,只有产权明晰我们的商品、我们的价格才能够拿到市场进行交易。第二、要公平竞争。也就是说,市场的各类主体只有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面进行生产,这种交易才是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在这两个边界条件明确的前提下,我们靠什么来配置市场的资源?靠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来动员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经济建设,这就是过去30多年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发现的、认识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认识,也正是基于对于我们过去30多年对于实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我们才逐渐地走向对社会体制的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靠什么?当然是要靠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这些领域的投入、靠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靠提出各种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方式方法,更要靠社会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靠社会体制的改革。所以,我讲这个社会体制非常重要,那么,这个社会体制就是在特定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它以利益格局和决策方式为边界条件,以志愿机制为配置资源的这样一个机制来动员人们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社会事务,这是我讲的社会体制的内涵。 2.社会体制的外延 社会体制的外延我刚才讲了,实际上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把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也就是我们讲的利益格局。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政府和社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订来规范社会组织、规范个人的行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来取得财政的收入,然后,通过公共财政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也可以通过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消除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它是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从法律法规、税收财政,还有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等。 它的第二个外延就是利益关系中的决策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到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也要考虑涉及到利益格局、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中的决策模式。一般来说,政府的决策有三个方式:一种是告知、一种是商榷、一种是参与。告知一般意义上我们讲就是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关部门制订的政策告诉老百姓,就进入执行过程。还有一种是商榷,就是说,我制订了我得听取你的意见。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让老百姓参与到这个决策的过程中来,让各种利益集体、利益群体,或者说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我们把它叫利益关系中的决策模式,我刚才讲了它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三个就是公共服务中的合作与分工,这个就是指政府、社会、企业在解决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如说,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还有社会服务等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政府如何来作为一个制度的安排者,让政府本身、让企业、让社会如何来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里面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参与方式有很多:有政府直接生产、有政府购买企业的公共服务,也有政府培育社会组织来让社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