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

讲师风采
张照新
讲师简介:
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视频简介: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张照新:大家好,非常高兴为大家介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方面的情况。今天这一讲,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第二个方面是农业产业化目前的发展现状,第三个方面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第四个方面是简单说一下国家现有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政策。 第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按照制度环境和自身进化的特征可以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以来。 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作为自发探索阶段。并且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开始学习国外农工商综合体的做法,向农业的产前和产后领域延伸,探索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的具体做法。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具备未能在全国推开,8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再上一讲已经说了,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雏形。根据农业部的统计,1992年仅在畜牧领域内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组织就有两千多家,这种贸工农一体化和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能够使生产、销售、加工、贮运紧密相连成为一个连接分散的小农户与社会化大市场的桥梁纽带。 这一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联合的自发性。来自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上是各个市场经营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自发性联合。最常见的做法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农夫产品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实施生产,培植货源,组织加工,并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农户则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生产,并按时定量的将产品交售给龙头企业。 第二个特点是联结的松散性,从总体上看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很不健全,双方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交易价格大多数是随行就市。 第三个是分布的集中性。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从区域上看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从行业上分布看主要存在畜禽养殖、加工等行业。当时山东诸城外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从1975年开始搞这个肉鸡加工出口,但是经营一直不太理想,1985年开始该公司先后组织了六个考察团到美国、日本、德国、泰国等地进行实际考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借鉴泰国正大集团的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公司从美国引进“爱拔益加”良种鸡和先进孵化设备,建立种鸡繁育场,引进饲料加工设备和配方建立了饲料加工厂,并按照出口标准改造扩建了加工冷储设备,与日本客商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帮助农民建起育肥鸡饲养基地,由公司提供四到门、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的系列化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公司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养鸡户可以大胆放心地养鸡,公司也可以获得稳定的货源,既增强了公司的信誉,也开拓了国际市场。1991年,该公司出口分割鸡一万多吨,占全国肉鸡对日本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创汇2000多万美元。 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得到推行,农业产业化一词也开始出现于学术界和新闻媒体。大家对农业产业化新生事物都持了肯定的态度,而且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和必要性问题上逐步达成了共识。随着这种认识的统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而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国家成立八部委参加的领导小组,农业产业化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强调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联结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样呢农业产业化在这个时期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加快,覆盖面扩大。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由养殖业到种植业铺开速度加快,各地初步培育出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极大的缓解了农产品的卖难的问题。农村相继出现了一批从事专业化生产的种养大户,带动了广大农户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基地内农户逐步成立各种类型的互助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服务,全国农业产业化产应组织数量快速增加,带动农户的数量持续扩大,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1996年到200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数量增加了4.5倍,年均增长50%多,联结农户数量也增加了2倍,年均增长了30%多,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年均增长差距50%多。 第二个特点是经营模式的丰富多样。在这一时期呢,龙头企业带动型仍然是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不过其他模式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0年,在各种产业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