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讲师风采
张照新
讲师简介:
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视频简介: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张照新: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农村经营管理系列讲座节目,今天给大家介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一:当前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三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 首先给大家介绍第一方面的内容,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一是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正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传统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将被打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将逐步建立。资源要素将由单一从农业农村流向工业和城市的状况转变为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将大量流入农业农村,在资源要素上为我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内工商资本向农业进军已渐成气侯,成为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大学生村官计划稳步推进,缓解了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重点培训等工程的广泛开展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变化也意味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转变。 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资金年均增幅超过20%,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预算达到7161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预算达到8183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将不断健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对于农业农村生产的支持力度也将迅速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将得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二是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快速降低,食品支出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下降,国内消费市场进入快速扩张升级时期。在农村,农民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家庭自给半自给为主向商品性消费加速转变。现金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7,比2000年降低了5.4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2767.12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85.83%,比2000年提高了36.7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生活消费中的许多产品,包括食品正在由传统的家庭制作转向市场购买,为龙头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5.3%,城镇人口已经超过6亿人。这相当于美国和欧盟人口总量,而且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城镇化人口增加1300多万人。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城镇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国内农产品需求数量急剧扩张的同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高端食品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增加。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0年降低了3.1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开始进入富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消费者不仅追求吃得饱,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好。一批中高档食品消费群体出现,对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第三是农业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