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下)

讲师风采
刘春
中央党校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讲师简介:
现任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曾任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政治学理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政治腐败的控制等。
视频简介:
腐败,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近年来,腐败案件频发,其中不发一些高官。那么,当前腐败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腐败现象又有何特征和表现?接下来,中共中央党校刘春副院长将为我们带来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既然讲到涉案人了,这就进入到了第二个特点第二个表现是腐败主体中高级干部、中级干部,就是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而大家知道高级干部、中级干部越来越多说明这个腐败蔓延的,因为我们知道执政党,包括政府官员这个队伍它是有结构的。以这个犯案人的高地位的人越来越多只能传递一个信号,说明这个腐败的蔓延它往高的在蔓延。如果往高在蔓延,你说这是腐败的现象表现是轻还是重了呢?这答案很清楚,肯定是严峻了。 我记得早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如果一个部级干部犯案,那《人民日报》头版要报道,头版二条、三条,头版。但是现在大家想一个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能报案吗?都在后面几版,为什么?它多了。这是现实。但是在2000年以后,被查处的部级干部,尤其是在2000—2005年、2006年那一段每年都是几十个,最少也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是近四十个,你想想这个比例不低了。大家知道部级干部什么概念?那是中国的高级干部。那就不用说很高级别的干部也有被查处惩罚的。 最典型的就是1996年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因为受贿判了十多年。那么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这个人是被枪毙,因为受贿三千多万,地位很高了,比部级还高。到2007年,当时又一位政治局委员陈良宇被判刑,因为受贿、滥用职权。到2012年,就是去年又一位政治局委员薄熙来也是因为滥用权力、贪污、受贿。大家看看政治局委员,国家副委员长那是什么级别的干部,这个我们80年代都是你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不都发生了吗?这就是说的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别干部在过去20年中间,我在这里讲的表现是有一个时段就是过去20年不断的抬升,什么叫不断抬升? 一,人数在增长,过去每年查处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查处近40个。这是一。 二,级别也在增长。80年代的时候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要报,为什么要报呢?少嘛。那么你现在部级干部还有这个待遇吗?而且竟然已经有三位政治局委员面临司法,不是面临,有两位已结了,薄熙来马上要审了。另外一位副委员长,那你说还要找多大级别的干部?这些问题就所谓这个干部的这个犯案结构的变化也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警醒。 第三个特点和表现,团伙和群体作案在增长。我们知道什么叫团伙群体作案呢?在犯罪上对团伙作案,尤其是有组织犯罪是严厉打击,为什么?因为有组织团伙翻案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分别作案。那么就贪污这一块、腐败这一块过去20年确实我们会看到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腐败现象,它是走了这么一个过程。由彼此分别作案向相互合作,由彼此各自为战到相互关联这么一个过程。于是这就发生什么呢?我们一些地方一些行业说有些案件一查就是一窝。什么叫一窝?一个群。说一查就一串,什么叫串呢?就是相互关联、勾连。这个就是它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可就大大上升了。这就变成有组织犯罪了。 我们当前查处的已经有一批群体犯案的典型案例,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而且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这已经有一批典型案例,比如说大家知道当年辽宁慕马大案那就抓了一批。七八年前黑龙江的案件其中在黑龙江案件里面光部级干部就七位,而且其中有两位是正部,这两个正部一个就是原省长田凤山,还有一位是原政协主席韩桂芝。你说这还有多大,这群伙,这串案还要串多大呢?相当大。这就是人们所谓的一堆一串,这也提出了警醒。什么警醒呢? 当这方面的违法乱纪彼此合作,相互照应,甚至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破坏性更大了呢,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它的防范以及你对它的查处的代价和成本更高了呢?当然是。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十八大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是正确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不过分,很到位。严峻就是紧迫,严重的意思。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