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韩信北伐(下)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西魏国的国君魏豹的退出最具有戏剧特色。西魏国就是今天的山西,就是省会是太原的山西。这个地理位置对于刘邦来说太重要了,所以魏豹叛变后,刘邦就派韩信北上平叛,但刘邦又在韩信平叛的过程中,不断抽掉韩信的精兵,去补充荥阳的兵源。那么,韩信带领剩下的老弱之旅,能连续平定三个反叛的诸侯国吗?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韩信的精兵让刘邦抽走后,韩信只能带着三万老弱之兵出征灭赵,而赵国是集全国之兵,以逸待劳来防守。同时韩信要打赵国就必须要通过井陉这个危险之地,可以说仗还没有打,韩信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占优势,那么这一仗双方又会打会一个什么结果呢? 当时赵国的一个名将叫李左车,这个人有兵法传世,李左车提了个建议,他说韩信要走这个路,他一定是主力在前,他的粮草辎重在后。你给我也三万人马,我去夺他的辎重,把他的粮草辎重给他烧了,然后我用骑兵在他后面打,你们在前方只要做到什么任务就行了?你们在前面就是深挖战壕,这个坚守不战就行了,我在后边断他的粮道。 他这三万军队如果没有粮食吃,不用超过10天,韩信跟张耳的头就可以挂在你的大军军旗之下。这是李左车这个意见非常的厉害,也是个正确的意见,但是指挥赵国的实权是在陈馀手里,陈馀是个书生,也懂得兵法。陈馀他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我们是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拒绝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是派人打听,打听到李左车的意见被否决了,韩信的三万大军才走到离井陉30里地的地方停下来了。停下来以后,两军相距了20里地,一边是3万,一边是20万。韩信当天晚上就下了两道命令:第一到命令,他挑选了两千个骑兵,给每一个骑兵一个任务,就是带着一面红色的汉军的军旗,让这两千骑兵抄小路骑马,走到可以看见赵军大营的地方埋伏下来。给这两千骑兵一个任务,说明天开战,赵军会倾巢出动,当他们倾巢出动的时候,你们这两千人的任务就是跑到人家赵国的军营中间,很简单,把赵国的旗子一拔,插上汉军的红旗。拔一个旗,插一个旗。你们两千人带两千面旗去,明天给我插上两千面旗你们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是他埋伏下一支军队,然后让他的大部分,一万人背水列阵,背后是水,是河,排了个军阵。第二天一早,天一亮,赵军一看,韩信的汉兵是背水列阵,这是兵家大忌讳啊。背水列阵没有退路,所以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不懂兵法,而这边韩信呢,带着一万多人打着大旗,敲着战鼓,排这整齐的队伍,开到赵军的大营门口去跟赵军挑战。 结果赵军就出来了,跟汉军打,当然赵军的士兵多,汉军的士兵少。而且韩信下令,打一会儿就撤,但是撤的时候有一条要把所有手里的军旗和战鼓全仍了,古代打仗有一个规矩,军旗跟战鼓最重要,如果打仗中间谁能缴获了一面旗,或者抢了一盘鼓,回来要受重赏。 所以韩信一撤退,这边军旗、战鼓全扔了,扔的满地都是,赵军的士兵队形就乱了,都去争着抢那个战旗,抢战鼓,然后韩信就带着他剩余的一万人,退到背水列阵的大营之中。赵军就攻过来,汉军就在韩信的指挥之下,双方对峙。 由于韩信的军队没有退路,所以人人殊死搏斗,这个仗打得非常惨烈。汉军死活不退,最后赵军没有办法,说明天再打吧,就撤回去了。 等他们转过头来一看,傻了,原来他们的赵军的大营中间插的自己的军旗全没了,全是两千面汉军的红旗。所以赵国的20万大军都以为,大营被攻占了,赵王被抓了。所以军心一散,这20万人一哄而散,成为散兵了,赵国的大将杀了很多的逃兵,想阻止军队的溃散,但是阻止不住。然后韩信大开营门,带领他的军队重新杀回来,在乱军之中杀死了陈馀,活捉了赵歇,把赵国的20万军队一举歼灭,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井陉之战。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面临三个不利因素:首先是身处险境,其次是弱旅迎敌,最后还以寡击众。在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韩信为什么能在井陉之战中大败赵国的20万大军呢? 井陉之战一结果,韩信手下的人都来请功。交出来我俘虏了多少人,我抓获了多少人,交了多少东西,最后问韩信这仗怎么能打胜。 兵法上讲的历来不是如此,为什么我们却能够打胜。你这个背水列阵不在兵法,韩信说在兵法你们没看,并发兵法上有两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之亡地而后存,就这么一句话。 他说你想想我手下是什么军队啊?我这三万人可不是精兵啊,精兵全被汉王刘邦抽走了。这是新参军的新兵,等于是我领着一群老百姓在打仗,我领着三万老百姓在打仗,如果我把他们放在能逃命的那个路上,一打仗就全逃了,我只有把这三万老百姓放在没有可逃的路上,这老百姓才人人各自为战,我才能打赢,底下所有的将领听了都非常的佩服,认为井陉之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背水而战,迫使每一个老百姓都得为自己的生存去玩命。 实际上韩信还没有讲透彻,我再补充讲三点。韩信这一仗之所以能够打赢,还有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第一个叫主客易位,主人跟客人交换了位置,打仗的时候呢,什么叫主,什么叫客呢?这就是打仗有进攻有防守,往往进攻的时候,军队一定要多,防守的时候军队可以少。 而韩信打井陉之战两个不利条件就是三万对二十万,本来自己就人少还要充当进攻的角色,所以这个仗不好打。再一个地形不利,韩信怎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