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鸿门脱险(上)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鸿门宴上可以说是处处危机,步步陷阱。范增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拿下刘邦。而身处其中的刘邦却能全身而退,这究竟是刘邦的幸运还是另有玄机。本期节目由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观众讲述刘邦在鸿门宴上的智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上一集我们讲到,在刘邦第二天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晚上,他利用项伯蒙住了项羽,初步缓解了第二听对他的军事打击。大家事情并没有完,第二天一早,刘邦带了100多个随从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和项羽见面以后,刘邦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很精彩,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鸿门说辞。这个鸿门说辞应当说是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间,非常有名的一段说辞,刘邦怎么说呢。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分三层来讲第一层刘邦说我和您一块儿攻打秦国,您在河北打,我在河南打,这是第一段的意思。这段话其实刘邦说的非常巧妙,刘邦这段话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是咱们俩共同的敌人,咱们俩是并肩作战,咱们俩是战友,项羽如果清醒,他会明白你说的不错是战友,不过那是当年,现在咱俩不是战友了,项羽他的认识水平达不到这个程度,项羽说不出来这个话,这是鸿门说辞的第一层,第二层什么呢,我没有想到我先入关破秦,又在关中见到将军,这是第二次话,这个话强调什么呢,我没想到我先入关,刘邦没想到吗,你看他打南阳郡的时候,南阳郡不打,他就想越过南阳郡,直插武关。张良提醒他,你要不打,前有强敌,后有南阳的秦军,两下一夹,咱们就完了。刘邦是急不可耐的要抢先入关,现在说的轻松我没有想到我能先,其实他从接受任务那一天起,他就一劲儿地,铆着劲儿的要抢先入关,先入关就做关中王了。现在说成什么呢,我没想到,那言外之意,我心里想到是谁啊,一定是大王您先入关。这就叫逢迎。这层意思比较明显,其实这是在安抚项羽,项羽最不平的就是你刘邦啥也不会,比我差得多,你小子竟然先进来,你捡了大便宜。项羽不服,他现在说我没想到我先进来,这就安抚项羽受伤的心灵,给项羽喝点心灵鸡汤,让他心里好受点。 这只是忽悠他的第一步,这里面还藏这一层意思,什么意思呢,我没想到我先入关,言外之意最终我还是先入关了,不就这样吗,我先入关按照怀王之约我先入关我应该当做关中王啊。所以他对项羽,他一方面是恭维项羽,另一方面又拿出怀王之约来压制项羽,我到底起来先进来了,我没想到我先进来,但是我还是最后毕竟是我先进来的,拿怀王之约压项羽。所以他对项羽可以说是又打又拉,第三层意思,“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现在有小人挑拨离间让咱俩产生误会了,产生缝隙,产生隔阂,产生矛盾,那是小人挑拨离间。这个话说的更是居心叵测。 刘和项他们他两家的矛盾是挑拨离间的吗。谁能够挑拨刘项两家,这么深的积怨呢,不是,刘项两家的矛盾是历史的必然,刘邦的高明把历史的必然说成是历史的偶然,小人挑拨离间不是偶然吗。这就叫化必然为偶然,这一招极其高明,本来是必然性的,他两家早晚是个你死沃霍,不存在刘项两家组成联合政府,不可能,组成联合政府是共和体制之下,刘项两家在帝国制度之下,只能一家做皇帝,另一家做臣子,只能是这样。所以刘邦这个话说的是极其巧妙的,虽然鸿门说辞说的很简单,“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实际上刘邦把自己要说的话,都非常委婉的告诉了项羽,项羽要灭了他,那么大的事,到他嘴里这么一说,这么简单,所以说这个语言大家可千万别轻视,有的人嘴会说,有的人嘴不会说,其实语言,特别是口语的表达,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本领,你连这个本领都不黑,你要吃很多亏的。你看刘邦多会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他做了那么多事儿,到他嘴里一说,啥事儿也没有了。 这就是鸿门说辞,这可以说是从春秋以来,在所有说客、说辞中间最高明的说辞之一。当然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个说辞是刘邦的原创还是他的老师张良教的,咱不知道。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